Return to search

我國營業秘密法對勞動權益之影響

基於法律之制定乃反映社會堅固的價值觀,又營業秘密的保護建立在營業秘密法制之規範上,故就其國內、外法制之定義、立法目的(包含國際條約、美、德、我國)、性質、構成要件、範疇、侵害類型與權利歸屬之探討,使對營業秘密法所以施行之來龍去脈能有粗淺而廣泛的認識。
次從私法自治到契約自由,討論營業秘密之概念落實在規範勞資關係之定型化契約、工作規則中,輔以民法中僱傭關係之拘束力,探討經濟弱勢者:勞工,因締約力量不平等之疑慮,在勞動契約實體上及程度上所受之影響;又企業要求員工簽署保密契約或是在一般的僱傭契約當中加上競業禁止條款,是目前存在於業界普遍的作法;然就保護營業秘密於憲法基本權之互為矛盾下,又涉及對員工流動性的限制,保密與競業禁止兩大條款在勞資關係所造成之衝突、難題和後續妥當性的問題。
最後以個案分析之研究方法對文獻之蒐集和理論邏輯之推演作一印證:希望藉由法制爭議、司法實務及社會觀察之角度探討當政府為企業於國際社會之立足之地而實施營業秘密法,又在「服務經濟」將取代「製造經濟」,「知識工作者」也取代傳統勞工,逐漸形成「知識社會」之際,其涉及勞工之勞動權益、就業自由與生存權為何,僱傭關係之轉變又是怎樣的趨勢。
在文獻整理與司法個案之相互映證後,能對營業秘密法實施的必要性、勞動權益的影響範圍及在勞動契約中之面貌以及與其他法律之比較、競合等研究目的有一清晰的思考邏輯及論證,並能有所領悟:近二百年來的無形資產觀瀰漫於企業與個人間,透過國族主義的施壓、國際條約的規範、立法而逐漸在勞工與雇主心中建立了知識有價的鞏固觀念,更賦予了雇主對受雇人非職務上營業秘密的法定實施權,然云云眾生(勞工)處於都市叢林之零和遊戲中,富裕的資本、優渥的條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為圖溫飽卻必須出賣自我之時間、體力、精神甚或人格顯而易見的,足以證明勞工處境之困窘愈發嚴重。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89262021
Creators曾于珊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