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都市特性與產業生產效率關係之研究

由於都市發展與產業發展具有相互影響之關係,不同之都市型態會吸引不同的產業,且不同的產業結構也將影響都市的發展,因此在探討經濟發展時,需要同時考慮都市與產業條件,以符合相互影響之關係。
早期台灣的製造業,或可稱為「勞力密集傳統產業」的潛力來自於低廉的勞動力,一旦優勢不再,廠商關廠、外移,對於都市發展的產業需求將有所衝擊,依據當地的產業發展條件,可能因此而沒落,或是轉型成不同的產業發展。此外,當政府有鑑於勞力密集產業的競爭力不再,提倡產業升級,發展技術密集的高科技產業,雖然能夠創造國家整體的經濟成長,但是也因其所需的高技術,並無法吸收原傳統產業過剩的勞力。再者,因早期產業政策、地方資源與歷史因素等有不同的產業發展型態,使各都市的產業發展條件與產業優勢不一,因此,新竹科學園區的成功,並無法完全的移植到全部的地方發展,在生產條件無法配合的情況下,不僅產業發展困難,更會影響都市的整體發展。因此在台灣經濟轉型時期,各都市應如何尋找自己優勢之產業,為本研究的重點。因此本研究將從都市的產業條件與發展優勢來分析,以做為都市發展其有利產業之依據,進而提升其生產效率,並促進都市發展。
在考量都市與產業交互關係屬於多投入與多產出的特性,將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依據生產要素與產出,來評估都市內產業發展的效率,期望得出都市內發展相對有效率的產業。
本研究共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份從都市產業發展理論與相關文獻,以及生產理論與相關文獻的探討,選取衡量生產效率的相關變數,以作為實證的依據;第二部份為研究方法之設計,包括資料包絡分析法(DEA)之基本理論與應用模式內容與模型之建立;第三部份則依據研究目的所選取之模型變數,評估各都市之產業生產效率,以及利用DEA分析法所估計出之效率值,為被解釋變數,利用迴歸模型衡量外生變數對其的邊際效果;最後針對本研究進行之實證分析,作一綜合性的概述,配合都市產業發展提出建議。
根據實證結果與分析,歸納出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依據都市產業效率評估分析,製造業中的傳統產業類、基礎(重化)工業類與技術密集產業類均普遍在北部區域的生產效率表現較理想,這與製造業現況中,北部區域的製造業員工數與產值均為全區域最高之情況顯示,北部區域不僅是產業的集中地區,其生產情況也較理想。誰然依據比較利益原則,產業集中於北部區域,對於台灣整體的產業發展有利,但卻不利於區域的發展,只會更加促使人口往北部區域的集中,長期將影響區域均衡與國家成長。
二、由都市規模因素普遍對產業生產效率,反映出大都市對於傳統產業的負面影響,但卻有利於基礎(重化)工業與技術密集產業的生產效率的結果,符合聚集經濟的相關文獻中對於近來的都市產業發展,有傳統產業朝向小都市而高科技產業卻朝向大都市發展的趨勢。
三、根據都市產業結構的多樣化對於產業生產的技術效率是呈現負面影響,與早期學者出台灣製造業呈現地方化經濟的情況相符合。
四、從產業專業化(集中度)能夠提升產業生產效率。符合MAR與Porter對都市產業的專業化將加速都市產業成長的預測,顯示產業生產應該要朝向較大規模與專業化發展。
因為各產業與各都市的發展條件不同,應有不同的產業政策,因此本文在瞭解都市特性對於都市產業發展效率所造成之影響,俾以藉此提供相關決策者在進行都市產業發展政策時的參考依據。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1324
Creators江珮玉, Chiang, Pei-Y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