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擬將雙元匯率的動態調整與目前熱門的的匯率目標區題材加以結合,明確的說,以往的雙元匯率文獻幾乎皆假定:央行將商業匯率釘住在某一固定的水準,金融匯率則任其自由浮動;本文則以實施雙元匯率制度國家的觀察結果為依據,合理的假定央行於商業外匯市場採行目標區政策,將商業匯率安定於某一區間內,金融匯率則任其自由伸縮。藉以瞭解央行於商業外匯市場實施的目標區政策將如何主導商業匯率及金融匯率的走勢;同時也可觀察Krugman (1991)所提出的蜜月效果(honeymoon effect)是否同時存在於商業外匯市場及金融外匯市場。
1970及198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所帶來的全球性「停滯膨脹」(stagflation),均造成石油價格的巨幅高漲,由於石油價格的變動係屬供給面衝擊(supply shock)因子,因此引發了總體經濟領域對於供給面干擾的重視,有鑑於此,本文也針對該項干擾進行討論;此外,為免於膨脹之苦,各國政策當局莫不尋求一解決之道。譬如:為因應勞動者工資所得購買力因物價的揚升而受到侵蝕,遂採行"工資調整指數"(wage indexation)制度;本文也擬從「名目工資僵固模型」、「實質工資僵固模型」與「充分就業模型」做一探討。有別於以往的是:本文擬以一般均衡的總體模型做分析,因此本文延伸Sutherland (1995)與Froot and Obstfeld (1991)的概念,建構一實施雙元匯率制度的一般均衡總體模型,分別引進總合供給面、商品需求面與貨幣需求面的隨機干擾衝擊,據以探討貨幣當局於商業外匯市場的目標區政策,將如何影響相關總體變數的走勢。
從本文的討論中,可得到以下的結論:我們發現經濟體系無論遭逢來自總合供給面或貨幣需求面的隨機干擾,貨幣當局均需面對總體經濟變數得失取捨的問題,
(i) 在總合供給面的隨機干擾下,經濟決策者將面臨一「價」與「量」的 抉擇和取捨,因此貨幣當局可視其所追求與設定的「目標函數」,進而決定該維持物價、利率的穩定抑或選擇產出作為安定的目標。
(ii) 在貨幣需求面的隨機干擾下,匯率目標區的實施雖然帶來商業匯率、產出、物價的安定,卻也付出利率與金融匯率波動更為劇烈的代價。
(iii) 只有當經濟體系面臨來自商品需求面的隨機干擾時,方可獲得匯率目標區下完美的結論,即所有的總體經濟變數都具蜜月效果,沒有 變數取捨的問題。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1801 |
Creators | 曾必如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