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民主和平論

「民主和平論」是一九七○、八○年代興起的理論,承續傳統自由國際主義學派強調國家的「民主體制」可以醫治國家間戰爭行為的理想。此學派以康德為起源,經過實證研究及理論的探索,發展出「民主國家之間互不打仗」的論點。康德最早提倡,共和自由體制的國家傾向愛好和平,應在國際社會建立共和國家聯盟,並加以擴展,使更多的國家成為共和國,以帶來國際和平。但是人類歷史紀錄卻顯示,民主國家其實與非民主國家一樣的好戰,歷史上許多戰爭民主國家皆有參與。如果「民主國家確實較愛好和平」是無法推翻的說法,就應進一步分析以了解,民主國家真的較愛好和平嗎?或在特定的條件下才愛好和平?一九七○、八○年代行為學派學者紛紛以歷史文獻紀錄資料進行統計學之實證研究,並提出結論:和平確實存在於民主與民主國家間,但是不會溢出擴及非民主國。「民主和平論」迅速發展出「區隔性和平」等理論架構,並引來許多批評,發生論爭。「民主和平論」雖然興起時間甚晚,但在外交實務領域上受到極大重視,主要是因為它符合美國的理想主義精神。以民主立國的世界超強美國深信,這世界上民主國家愈多,安全的保障就愈大,除了在冷戰期間以軍事結盟的方式保衛民主國家安全之外,並在冷戰結束後提出「擴大戰略」以推廣民主。對於「民主和平論」我們有必要加以注意與了解。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87253020
Creators朱雪瑛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