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共越南南海爭議及我南海政策之研究 / The South China Sea Policy Research from The Dispute Between P.R.C. and Vietnam in the South China Sea

一、南海居於太平洋與印度洋交通要衝,北經台灣海峽與東海相通,東北經呂宋海峽與太平洋相連,西南則經麻六甲海峽、巽他海峽、龍目海峽及望家錫海峽與印度洋相接,南海諸群島不僅控制南海通往印度洋與太平洋間之國際重要水道,且緊握波斯灣經麻六甲海峽至東北亞之油輪海運航線;南海正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是亞洲和大洋洲的中繼站,也是我國通往印度、非洲和歐洲各國海上路線的重要門戶,亦為世界海洋航運繁忙的地區之一。
二、南海諸島包括東沙、西沙、中沙及南沙四大群島,其中東沙為我所有,西沙為中共所佔據,中沙因潮高大都不存在,南沙群島主權紛爭為東南亞潛存最大危機。南海海域蘊藏的天然資源總值超過一萬億美元以上;尤其是石油,在二十四個大陸架沉積盆的油氣總儲量達六○○億噸,是歐洲北海油田儲存量的四倍,因而博得「第二個波斯灣」的稱號,為南海週邊各國覬覦之目標,引發了各國軍力擴張,形成區域性的緊張關係。
三、各爭端國除依歷史性主權、海洋法及相關國際法之規定聲稱擁有島嶼主權外,並對所有佔領的島嶼進行派兵駐守等,諸般與主權有關的宣示及鞏固行為,造成部份東南亞國協(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的會員國與中共政權之間的緊張關係,這些爭議在二十一世紀初期略為降溫,因為中共對東南亞國家採行「微笑外交」政策。在東南亞國協的各會員國中,越南與中共的關係無疑是最複雜、緊繃和傾向於衝突的。兩千年來受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以及過去六十年來與中共時好時壞的關係,使越南對中共既愛又恨。它一方面尊敬中國文化;另一方面,它又憎恨中共的高傲態度、恃強淩弱,以及其欲控制越南政權的明顯意圖。
四、南海海域十分遼闊,是一個充滿潛在性衝突的地區,其衝突的真正癥結在於國家利益。南海問題大致又以主權、石油和漁業資源、國際戰略及國際海域航線等與國家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為主軸。中、越二國莫不競相擴充軍備,展現出對南海諸島嶼之意圖;自從中越外交關係恢復之後,越南身為日益不均衡的雙邊關係的弱方,必須應付許多問題,例如:如何在敵意和依賴之間遵循中間路線,以及如何保持該國政治上的自治權等。然而,儘管雙方在避免衝突上都有既得利益,如此可專注於經濟發展,但未來中越兩國在南海議題上的爭議似乎仍有可能發生。
五、南海諸島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是我國人民最早發現、最早開發經營,並由我國政府最早進行管轄和行使主權。在漢代就已在南海航行中發現南海,宋代則開始命名,以石塘和長沙不同名稱泛指南海諸群島,從古籍與地圖的記載,充分顯示我國最早發現南海,並將其納為我國的疆域。
六、由於兩岸軍事的對峙,我國欠缺總體台灣安全之規劃,政府在安全決策優先順序均以中共為假想敵,始終未將南海政策,海疆規劃納入整體國家安全之考量,政府的南海政策綱領,並未實際落實與缺乏負責之專業機制,進而爭取最大之國家利益。
七、我國南海政策執行的困境包涵:國際化或內政化爭論、我國國際地位的難題、台海兩岸關係的僵局、兵力投射能力的不足、南海政策共識的欠缺、南海決策組織執行不力等面向。歸納形成的重點:一為中共的阻撓,影響我國南海戰略的遂行;二為國人對南海問題認知不足,缺少共識。
八、我國南海問題因應對策包涵:堅定維護主權立場、提升海、空軍戰力、開拓多邊對話管道、和平談判解決爭端、資源共同合作開發等作法。我國仍應根據南海政策綱領的規範及政府的政策宣示,「擱置主權爭端,共同開發南海資源」作為我國南海戰略目標。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0922003
Creators劉先舉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