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晚唐史傳名人小說化之研究

明胡應麟云: 「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本篇文探討的即是唐人創作小說
的意圖究竟為何, 創作過程中又受到那些觀念的影響。
本篇論文以宋人編輯之太平廣記收錄的唐人單篇傳奇及專著作品為主, 參酌叢書所載
而廣記漏略之篇章, 加上小品的雜錄筆記為基本素材, 再以近人所作單篇問題之考證
, 某一主題之探討所得的成果, 以為分析之依據。
從歷史人物的小說、傳說化論起, 那些名人特別容易被小說化, 成為某種典型化人物
, 從中亦可探知中國傳說的傳統、故事的模式, 以及演變的經過。再者, 六朝的史傳
文學發展到唐人的小說創作過程中, 一窺正史雜傳與民間文學間的關連。
中晚唐時期黨爭之亂頻仍, 遂有了以小說當作宣傳工具, 或自述一己的真實故事、或
揭發他人的真實事蹟, 甚而偽託, 作品以為攻訐, 打擊對方名聲, 以達「敵消我長」
之效。其次, 文人本著儒家「文章不苟作」的思想, 又受到佛教報應觀的影響, 不少
唐人的作品以勸善戒惡為目的, 希望不負教化社會的責任。再者, 由於道教風氣之盛
, 唐人作品中不難發現「謫仙」的觀念; 本篇敘述從早期道教至唐代, 「謫降」觀念
的意義、演變與運用, 並分析謫仙傳說的五個結構: 不知其為何許人, 具有特殊奇異
之能力, 修道贖罪、入世接受試煉, 點破謫降之由, 最後歸返天界。此外, 探討謫仙
主題中涉及的人際關係所顯現的情緣觀、宿緣觀, 可知道教中人的人生觀特重「緣」
字。
小說中的故事題材、發生背景、傳達的意旨, 不僅反映了唐代政治的黨爭之亂, 文人
登進士第、娶五姓女、汲汲追求社會地位, 以及儒、釋、道三家思想的融合、文化的
匯集, 其運用實事敘述與幻設筆法、有意識的創作, 交織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 遂
形成唐人小說的特質。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5132
Creators黃炳秀, HUANG,BING-XI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