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太平廣記禽鳥類故事研究

盧俐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擬分六章,先就神話的起源及流傳作介紹,再對禽鳥形象於神話傳說及《山海經》中進行初步溯源工作,接著對《廣記》禽鳥類故事的內容作全面性的分析,並探討其主題思想,最後針對選定之禽鳥種類,各別論述其象徵意義及文化意涵。以下分別說明之: 首章緒論,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目的,以明寫作本論文旨趣;第二節敘述研究現況,了解前人研究方向及成果;第三節確立研究範圍及方法,並明列各章大要。 第二章,說明鳥類神話傳說之大概情況、各禽鳥於故事中扮演的角色地位,及其中呈現出的各禽鳥象徵意義,兼之說明《山海經》中的禽鳥形象,對《廣記》禽鳥類故事作初步的溯源工作。 第三、四章,針對《太平廣記》中禽鳥類故事作全面性的討論。第三章就揀選出來的故事合併討論,不以禽鳥種類細分,而直接就文本探討其內容,並分類說明之。第四章則在前章對文本的理解基礎上,分析其呈現出來的主題思想,以期了解禽鳥類故事於社會環境、生活現實、思想文化、宗教信仰、文學傳承、藝術民俗等各方面的整體反映。 第五章,則就特定類別的禽鳥作個別分析,經過前面對《廣記》全面性的討論,應可發現中國歷來對某幾類的禽鳥,有較多的著墨及關照,藝術形象也較多樣且鮮明,筆者擬就這些具代表性的鳥類,個別分論,佐以神話傳說、古籍記載、詩賦作品、一般觀感及些許考古資料,作為旁證引述,分析禽鳥之象徵意義及文化意涵。 第六章,結論,說明研究成果,提出研究結論,並對正文作補充,最後說明力有未逮之處,提供後續研究方向,以為參考。 論文擬以《太平廣記》所載禽鳥類故事為主軸,兼以神話傳說之初步溯源,及於民間信仰、圖騰崇拜、徵異感應及變化思想、佛道思想、社會現勢、民心民情、美術和工藝品上為數眾多的鳥紋鳳紋……等,禽鳥與社會功能相結合的部分,詳加討論,而民間故事、詩賦中的鳥意象及動物本身的習性……等,筆者則斟酌援引,以為論文主體論述部分以外的參考及旁證,但主要仍以文學角度著眼,探討故事中禽鳥之定位及意義。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現況………………………..……….….…...2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5 第二章 神話傳說中的禽鳥…………………………….…8 第一節 神話的起源與流傳…………………………….…8 第二節 遠古鳥類神話傳說………………………….…..15 一.精衛填海神話……………………………………..16 二.帝俊神話………………………………………….19 三.太皞、少皞神話……………………………………21 四.玄鳥生商神話……………………………………...24 五.太陽神話………………………………………….30 第三節 《山海經》中的禽鳥……………………………33 一.山經………………………………………………34 二.海經荒經………………………………………….39 第三章 《太平廣記》禽鳥類故事之內容分析…….……43 第一節 異徵感應類……………………………………..45 一.異徵類……………………………………………47 (一)吉徵……………………………………….48 (二)凶徵……………………………………….50 (三)吉凶不定…………………………………..53 (四)無所謂吉凶…………………………….…..54 二.感應類……………………………………………54 (一)鳥與人的感應………………………………55 (二)鳥與事的感應………………………………55 第二節 觀察解釋運用學習自然類……………………….57 一.觀察介紹鳥類外形習性……………………………58 二.解釋自然………………………………………….60 三.運用自然………………………………………….61 四.學習自然………………………………………….62 第三節 變化現象類……………………………………..64 一.神通變化(人化鳥)………………………………65 二.精怪變化(鳥化人)………………………………68 三.鳥物變化………………………………………….71 第四節 禽鳥禍人助人類…………………………….…..73 一.精怪禍人………………………………………….74 二.精怪助人………………………………………….77 第五節 宗教意味類……………………………………..80 一.佛教意味………………………………………….81 二.仙道意味………………………………………….85 第六節 神話傳說類……………………………………..89 一.全篇具神話內涵者…………………………………90 二.部分情節引用神話內容者………………………….92 第七節 反映現實與人性類……………………………...93 一.善性………………………………………………94 二.惡性………………………………………………95 三.現實生活百態……………………………………..96 第八節 其他類………………………………………….98 一.類比象徵………………………………………….99 二.藝術造型…………………………………………102 三.各地民俗傳說…………………………………….102 第四章 《太平廣記》禽鳥類故事呈現之主題思想…..104 第一節 原始宗教信仰的餘緒…………………………..104 第二節 變化思想……………………………………...109 一.心理及信仰成因………………………….………109 二.變化神話…………………………………..…….110 三.變化思想──以干寶變化思想為主……………….111 四.《太平廣記》禽鳥故事中的變化現象…………….113 (一)異類化人……………………….………….113 (二)人化異類……………………………….…117 (三)異類互化………………………………….119 五.面對變化現象的矛盾心理…………………………120 第三節 漢代徵異感應說……………………………….121 第四節 佛道思想的反映……………………………….125 一.佛教與本土宗教信仰的調合及爭勝……………….126 二.佛教思想的反映………………………………….127 (一)依業輪迴………………………………….127 (二)因果報應…………………………………..129 (三)地獄觀…………………………………….130 (四)戒除殺生………………………………….132 (五)經文之靈驗法力…………………………..132 三.道教思想的反映………………………………….133 (一)道士功能及其法術、神術………………….133 (二)服食……………………………………….135 (三)度脫有緣……………………………….….136 (四)謫仙說…………………………………….137 (五)尸解仙…………………………………….138 (六)洞天福地說………………………………..139 第五節 反映政治生活現實與民心人性………………....141 一.故事中反映的政治生活現實………………………141 (一)政治現勢………………………………….141 (二)現實生活百態…………………………..…143 二.故事中反映的民心人性…………………………...143 (一)民心民情…………………………………..143 (二)人性……………………………………….145 第六節 人類智慧薪傳…………………………………145 一.觀察解釋自然……………………………………145 二.運用學習自然…………………………………….146 三.各地民俗傳說……………………………………147 第七節 禽鳥形象於文學藝術上的運用………………....148 一.文學上……………………………………………148 二.藝術上……………………………………………149 第五章 各禽鳥之象徵意義及文化意涵………………..152 第一節 百鳥之王──鳳凰…………………………….153 一.神話傳說中的鳳凰……………………………….153 二.先秦典籍中的鳳凰……………………………….155 三.《太平廣記》禽鳥類故事中的鳳凰…………………156 四.詩賦中的鳳凰…………………………………….158 五.小結……………………………………………...159 第二節 仙道靈禽──鶴……………………………….160 一.道教傳說及古籍記載中的鶴………………….…...160 二.《太平廣記》禽鳥類故事中的鶴…………………..162 三.詩賦中的鶴………………………………………163 四.小結……………………………………………...164 第三節 毀譽參半──烏……………………………….165 一.神話傳說及古籍記載中的烏………………………165 二.《太平廣記》禽鳥類故事中的烏…………………..167 三.詩賦中的烏………………………………………168 四.小結……………………………………………..169 第四節 可親可憎──雞……………………………….170 一.神話傳說與民俗中的雞…………………………...170 二.《太平廣記》禽鳥類故事中的雞…………………..171 三.詩賦中的雞…………………………………….…173 四.小結……………………………………………..173 第五節 凶猛威揚──鷙鳥類…………………………..174 一.古籍記載中的鷙鳥………………………………..174 二.《太平廣記》禽鳥類故事中的鷙鳥…………………150 三.詩賦中的鷙鳥…………………………………….175 四.小結……………………………………………...177 第六章 結論……………………………………………..179 參考書目……………………………………………………..184
2

中晚唐史傳名人小說化之研究

黃炳秀, HUANG,BING-X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明胡應麟云: 「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本篇文探討的即是唐人創作小說 的意圖究竟為何, 創作過程中又受到那些觀念的影響。 本篇論文以宋人編輯之太平廣記收錄的唐人單篇傳奇及專著作品為主, 參酌叢書所載 而廣記漏略之篇章, 加上小品的雜錄筆記為基本素材, 再以近人所作單篇問題之考證 , 某一主題之探討所得的成果, 以為分析之依據。 從歷史人物的小說、傳說化論起, 那些名人特別容易被小說化, 成為某種典型化人物 , 從中亦可探知中國傳說的傳統、故事的模式, 以及演變的經過。再者, 六朝的史傳 文學發展到唐人的小說創作過程中, 一窺正史雜傳與民間文學間的關連。 中晚唐時期黨爭之亂頻仍, 遂有了以小說當作宣傳工具, 或自述一己的真實故事、或 揭發他人的真實事蹟, 甚而偽託, 作品以為攻訐, 打擊對方名聲, 以達「敵消我長」 之效。其次, 文人本著儒家「文章不苟作」的思想, 又受到佛教報應觀的影響, 不少 唐人的作品以勸善戒惡為目的, 希望不負教化社會的責任。再者, 由於道教風氣之盛 , 唐人作品中不難發現「謫仙」的觀念; 本篇敘述從早期道教至唐代, 「謫降」觀念 的意義、演變與運用, 並分析謫仙傳說的五個結構: 不知其為何許人, 具有特殊奇異 之能力, 修道贖罪、入世接受試煉, 點破謫降之由, 最後歸返天界。此外, 探討謫仙 主題中涉及的人際關係所顯現的情緣觀、宿緣觀, 可知道教中人的人生觀特重「緣」 字。 小說中的故事題材、發生背景、傳達的意旨, 不僅反映了唐代政治的黨爭之亂, 文人 登進士第、娶五姓女、汲汲追求社會地位, 以及儒、釋、道三家思想的融合、文化的 匯集, 其運用實事敘述與幻設筆法、有意識的創作, 交織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 遂 形成唐人小說的特質。
3

太平廣記引書考

盧錦堂, LU, JIN-T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古籍流傳迄今,散亡者多,汲古雅士,莫不興歎。若太平廣記者,宋太宗敕修之書也 ,姑不論其修書意在羈縻降國舊臣,抑或欲獲右文令名,其書於稗官野史實徵引浩博 ,不特久佚者賴以存其鱗爪,即今傳而非完帙者亦可據以增補,堪稱古今說部之淵藪 ,無怪乎後之輯收唐以前小說者,多取資於是,其有功於來學,信不可滅。茲考證其 所引書,庶幾為關心吾國典籍者以獻一得之愚。 在凡例中,嘗揭示本文大綱:首為所據廣記諸本簡介(附述未見諸本);蓋廣記久經 傳鈔,今所見諸本皆一免訛誤,吾人據以研究,實不可不先審辨。其次即為正文,並 檢討廣記引書之得失,為作結論。末有附錄三篇,即「太平廣記卷首匠列引用書目」 、「太平廣記未注出處條目表」及「太平廣記有目無文條目表」;而以參考書目及論 文篇目繼之。又編製書名索引,置於最末,以便檢閱。 茲就「本文所據太平廣記諸本簡介(附述未見諸本)」、「正文」、「結論」三者提 要說明如下: 本文所據太平廣記諸本簡介 太平廣記五百卷目錄十卷,宋太宗於太平興國二年三月十七日,詔儒臣篡修,與太平 御覽同時,篡者亦略相同,而廣記於翌年八月十三日書成進呈,較御覽為先。今據明 談愷刻本廣記卷首所附李昉等進書表結銜題名後書云:「八月二十五日奉勒送史館, 六年正月奉旨雕印板」雖非進書表文,要為實錄;可見廣記成書後,兩年餘即行雕板 。然玉海卷五四云:「廣記鏤板頒天下,言者以為非學者所急,收墨板藏太清樓。」 是廣記雕板固早,似猶未即印行。北宋末,蔡蕃嘗節太平廣記故事成鹿革事類,復節 其詩文成鹿革文類;據,此謂廣記在北宋末已流傳則可,謂蔡氏所取為刻本則未必是 ,蓋當時伙妨以鈔本相傳也。又,清孫潛嘗以舊鈔宋本校正明談愷刻本;所謂舊鈔宋 本,今不詳流落何,方試就國立臺灣大學研究圖書館所藏談刻之孫氏校語觀之,舊鈔 本遇「構」、「構」,李皆書作「御名」(按高宗名構),可證南宋高宗時有傳本, 唯亦未敢遽定為刻本。所可知者,清陳鱣嘗據宋板為吳騫所藏許刻手校一過(見藏園 群書題記初集卷四校宋本太平廣記跋),依此,則宋代誠有刻本行世,惜其板未傳, 今僅就陳氏校語(汪紹楹點校本引之)略知一二而已,無由詳其刊行年月。迨明、清 以來,有談愷、許自昌、黃晟等先後校刻之本,始使是書印行漸廣。 引書考正文 本文分廣記引書為四項,隸屬兩大類,即: 壹太平廣記引書之見於歷代書志者 一卷首所列弔用書目有其名者 二卷首所列引用書目無其名者 貳太平廣記引書之未見於歷代書志者 一卷首所列引用書目有其名者 二卷首所列引用書目無其名者 且為便於編制,各項弔書依四庫全書總目所分部類順序彙列。然芋書於芋部芋類,諸 家書志實有出入;況廣記引書,以小說居多,雖引及其他,要亦取其近乎小說性質之 條文,似不必拘泥於部類之區分。是以芋部芋類引書之,前不復明標部類名稱,僅於 相鄰部類間隔兩行書寫以示區別。 結論 傳本廣記卷首所列引用書目,姑不論其真偽,但其於廣記引書遺漏頗多,則為事實。 然宋本不傳,未得其實,本文姑就考證所得,重為引書總數作一估計: 引書之見於歷代書志而引用書目復有其名者,凡二百五十五種 引書之見於歷代書志而引用書目無其名者,凡四十八種 引書之未見於歷代書志而引用書目有其名者,凡五十八種 引書之未見於歷代書志而引用書目亦無其名者,凡五十八種 合計四百一十九種 此外,廣記引書尚「有引書名稱雜亂不統一」、「捨早出而引晚出之書」、「濫注出 處而末能徵實」、「複出或文異而事同之篇章不□」、「不注出處篇章頗多」、「任 意竄改原文」諸失,然瑕不掩瑜,未可輕之。 /

Page generated in 0.01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