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太平廣記引書考

盧錦堂, LU, JIN-T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古籍流傳迄今,散亡者多,汲古雅士,莫不興歎。若太平廣記者,宋太宗敕修之書也 ,姑不論其修書意在羈縻降國舊臣,抑或欲獲右文令名,其書於稗官野史實徵引浩博 ,不特久佚者賴以存其鱗爪,即今傳而非完帙者亦可據以增補,堪稱古今說部之淵藪 ,無怪乎後之輯收唐以前小說者,多取資於是,其有功於來學,信不可滅。茲考證其 所引書,庶幾為關心吾國典籍者以獻一得之愚。 在凡例中,嘗揭示本文大綱:首為所據廣記諸本簡介(附述未見諸本);蓋廣記久經 傳鈔,今所見諸本皆一免訛誤,吾人據以研究,實不可不先審辨。其次即為正文,並 檢討廣記引書之得失,為作結論。末有附錄三篇,即「太平廣記卷首匠列引用書目」 、「太平廣記未注出處條目表」及「太平廣記有目無文條目表」;而以參考書目及論 文篇目繼之。又編製書名索引,置於最末,以便檢閱。 茲就「本文所據太平廣記諸本簡介(附述未見諸本)」、「正文」、「結論」三者提 要說明如下: 本文所據太平廣記諸本簡介 太平廣記五百卷目錄十卷,宋太宗於太平興國二年三月十七日,詔儒臣篡修,與太平 御覽同時,篡者亦略相同,而廣記於翌年八月十三日書成進呈,較御覽為先。今據明 談愷刻本廣記卷首所附李昉等進書表結銜題名後書云:「八月二十五日奉勒送史館, 六年正月奉旨雕印板」雖非進書表文,要為實錄;可見廣記成書後,兩年餘即行雕板 。然玉海卷五四云:「廣記鏤板頒天下,言者以為非學者所急,收墨板藏太清樓。」 是廣記雕板固早,似猶未即印行。北宋末,蔡蕃嘗節太平廣記故事成鹿革事類,復節 其詩文成鹿革文類;據,此謂廣記在北宋末已流傳則可,謂蔡氏所取為刻本則未必是 ,蓋當時伙妨以鈔本相傳也。又,清孫潛嘗以舊鈔宋本校正明談愷刻本;所謂舊鈔宋 本,今不詳流落何,方試就國立臺灣大學研究圖書館所藏談刻之孫氏校語觀之,舊鈔 本遇「構」、「構」,李皆書作「御名」(按高宗名構),可證南宋高宗時有傳本, 唯亦未敢遽定為刻本。所可知者,清陳鱣嘗據宋板為吳騫所藏許刻手校一過(見藏園 群書題記初集卷四校宋本太平廣記跋),依此,則宋代誠有刻本行世,惜其板未傳, 今僅就陳氏校語(汪紹楹點校本引之)略知一二而已,無由詳其刊行年月。迨明、清 以來,有談愷、許自昌、黃晟等先後校刻之本,始使是書印行漸廣。 引書考正文 本文分廣記引書為四項,隸屬兩大類,即: 壹太平廣記引書之見於歷代書志者 一卷首所列弔用書目有其名者 二卷首所列引用書目無其名者 貳太平廣記引書之未見於歷代書志者 一卷首所列引用書目有其名者 二卷首所列引用書目無其名者 且為便於編制,各項弔書依四庫全書總目所分部類順序彙列。然芋書於芋部芋類,諸 家書志實有出入;況廣記引書,以小說居多,雖引及其他,要亦取其近乎小說性質之 條文,似不必拘泥於部類之區分。是以芋部芋類引書之,前不復明標部類名稱,僅於 相鄰部類間隔兩行書寫以示區別。 結論 傳本廣記卷首所列引用書目,姑不論其真偽,但其於廣記引書遺漏頗多,則為事實。 然宋本不傳,未得其實,本文姑就考證所得,重為引書總數作一估計: 引書之見於歷代書志而引用書目復有其名者,凡二百五十五種 引書之見於歷代書志而引用書目無其名者,凡四十八種 引書之未見於歷代書志而引用書目有其名者,凡五十八種 引書之未見於歷代書志而引用書目亦無其名者,凡五十八種 合計四百一十九種 此外,廣記引書尚「有引書名稱雜亂不統一」、「捨早出而引晚出之書」、「濫注出 處而末能徵實」、「複出或文異而事同之篇章不□」、「不注出處篇章頗多」、「任 意竄改原文」諸失,然瑕不掩瑜,未可輕之。 /

Page generated in 0.010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