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北市立國民中小學學生邏輯概念發展之橫斷研究 / Development of Logical Thinking : From First to Nineth Grade

本研究採用分層叢集抽樣,從台北市十二行政區中,按比例抽出36所學校。受試者含1-9年級學生合計5475人,有效樣本4917人達89.8%。自編測驗信度、效度考驗:α係數達.80,效標關連效度在.21到.70之間,與智力測驗之相關在各年級均達.01顯著水準,專家效度良好。研究發現包括二部份:
一、邏輯概念之發展:有關台北市立國民中小學學生邏輯概念發展狀況研究結果如次 (1) 形式運思階段之前,兒童可以解答部份的命題邏輯問題。 (2) 具體內容的MP規則和常見的遞移性關係的遞移推理,分別在國小一年級、及國小四年級已達到發展高原。 (3) 從具體運思到形式運思階段,並沒有發現階段性跳躍的成長現象,邏輯概念發展大致上是向上發展的型態。 (4) 二元運算系統在8,9年級(14、15歲左右)--也就是皮亞傑所指的形式運思階段達到平衡的時期,只能做大約18%?32%的題目,沒有證據顯示大部份的受試者,已經完成了具有「群與格」特徵的命題邏輯結構。本研究的假設一、假設二均未獲得支持。皮亞傑理論對學生的邏輯概念發展有低估和高估的現象。一方面低估了國小中低年級兒童在簡單邏輯規則的發展,另一方面高估了青少年在困難的邏輯規則上所能達到的成就。
二、邏輯概念與數學之相關性:在邏輯與數學的相關性研究方面獲得以下結論: (1) 邏輯成績與數學成績的相關在各年級學生中,均達.0001顯著水準。大部份年級數學成績與智力的相關,大於數學成績與邏輯概念的相關。 (2) 年級對邏輯概念的影響效果顯著,當控制智力高低及數學成就好壞二個因素之後,邏輯概念隨年級而增進。 (3) 數學成就對邏輯概念的影響效果顯著,對各年級學生而言,高數學成就組學生的邏輯概念比其他二組好。但數學成就中等和低等的二組受試者之間,當智力的百分等級在35?56之間時,邏輯概念沒有差異。 (4) 變異數分析顯示,以年級、數學成就與智力的線性模式,可以解釋邏輯概念所有變異量中的63%。共變異數分析顯示,排除智力的影響之後,年級、數學成就仍是可以解釋邏輯概念所有變異量中的63%,與變異數分析結果一致。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2780
Creators邱素真, Chiu,Su-che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