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研究

《三言》、《二拍》故事題材來源多元而豐富,其描寫的觸角深入民間:優妓女子、工商業者、三姑六婆、尼姑道士等市井小民,在文學的舞台各展姿態。尤其是文本所描繪的時代,商品經濟逐漸走向繁榮發展,商人階層的興起與壯大,對於社會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馮夢龍、凌濛初關注到此現象,並反映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不管是婚戀、友誼、遇仙、發跡變泰等各種題材,均可發現商人的身影。看文學如何表現商人?不僅是文學上的課題,往往也有社會學的義涵牽涉其中,因此《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探究,更顯得具有開發的意義與價值。 / 本論文共分六章,各章章旨要義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本論文的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論《三言》、《二拍》的商業經營。本章將《三言》、《二拍》中所提及的商人及其商業相關的經營分為行商、海商、串街走巷的生意人、兼營手工業的商人、地主,牙行、當鋪、茶坊酒肆等幾大類別,就歷史上的考察,探討該行業在當時社會上的經營運作概況,試圖進一步了解文本中商業描寫的時代背景;另一方面更藉由評析文本中有關商業經營以及商業空間的描寫,進而探究其在文本敘事結構中的意涵和作用。
第三章論《三言》、《二拍》中商人的精神世界。本章將研究的觸角由外延伸至內,以探討文本中商人的價值體系為主軸,試著挖掘《三言》、《二拍》中商人較為深層的內心世界,以及當中可能呈顯的社會意涵;並從商人在經商與出仕、道德與財利的兩端間,如何權衡取捨、安身立命的課題切入。
第四章論《三言》、《二拍》商人在愛情與婚姻中的形象。愛情與婚姻一直是文學永恆的主題,唐傳奇中才子佳人的婚戀模式,因著明代以來商人勢力的興起而起了變化。在《三言》、《二拍》的某些篇章中,商人越位為婚戀題材的主角,其中有以浪漫筆觸寫追求、結合的過程,也有以寫實的筆法關懷商人特殊生活型態下所遭遇的諸如外遇、嫖妓等婚姻問題。因此,本章乃就上述所言,探討商人的愛情與婚姻,並試圖探析商業元素在愛情故事當中是否發生了某些作用。
第五章論《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的藝術手法。不同於早期口頭說書藝人的話本,《三言》、《二拍》是由文人潤飾編纂和獨立創作的結果,其敘事的藝術方法與效果與宋元舊作必定大異其趣。因此,本章將焦點置於文本中商人形象的命名、形貌、行動、言語、心理……等藝術描寫手法,試圖由文字敘述上掌握商人的形象樣貌。
第六章為結論,歸納本論文的研究成果,簡要說明《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研究的意義,以及本論文有待發揮之處。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899120191
Creators黃惠華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