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產業內經濟活動的決定因素-歐美兩地區製造業的實證分析

隨著世界經濟水準的提升,產業內活動包括產業內貿易(IIT)與產業內投資(IIFDI)相繼活躍起來,而且其重要性不容忽視。故本文在理論方面,運用國際貿易與產業組織理論,以Dixit (1980)為成本結構探討IIT、IIFDI、與產業內經濟活動(IIM)及決定因素。
  在實證上,以G-L指數做為衡量IIT、IIFDI、與IIM程度的指標,所得的實證結果如下:
  1.當美國產業處於貿易逆差下,美國相對市場規模擴大,IIT程度下降;處於順差時,美國相對市場規模擴大,IIT程度上升。在其他變數方面,美國的進口運輸費率與外國廠商的研發支出對IIT的影響,和理論模型的特性有一致性。
  2.在IIFDI方面,當美國產業處於FDI逆差下,美國的相對成本競爭力上升、宣佈的關稅稅率下降、與進口運輸費率上升,會使IIFDI程度上升,其中進口運輸費率的實證結果與理論方向相反,但係數值不顯著;若處於FDI順差下,美國相對成本競爭力上升、宣佈的關稅稅率下降、與進口運輸費率下降,使IIFDI程度下降。
  3.在IIM方面,當產業處於國際經濟活動逆差下,美國相對市場規模擴大、相對成本競爭力下降、宣佈的關稅稅率上升、與進口運輸費率下降,會使IIM程度下降,其中相對市場規模和進口運輸費率的係數值均不顯著,且進口運輸費率對IIM的影響方向和理論不一致;處於國際經濟活動順差時,美國相對市場規模擴大、相對成本競爭力下降、宣佈的關稅稅率上升、與進口運輸費率上升,使IIM程度上升,其中進口運輸費率係數值不顯著,但均和理論預期方向一致。
  4.當產業處於逆差下,美國市場集中度提高使IIFDI及IIM程度上升;產業處於順差下,美國市場集中度提高,使IIFDI及IIM均下降。
  5.產品差異程度變動對IIT、IlFDI、IIM程度的變動方向具一致性,解釋了產品差異性是IIT、IIFDI、IIM會發生的共同原因。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3567
Creators林美如, Lin, Mei R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