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因果觀念在中國民間社會的流衍

因果報應觀念的存在,是一個活生生的事實。它的意義、來源、功能及所包含的內容卻鮮學者加以探討和研究。本文即旨在對它略作系統的了解。
本文共分七章,茲將各章內容概述於下:
第一章因果觀念之定義。旨在探討其起源,定義及其意義。
第二章因果觀念所蘊含的內容及其分類。此章各依每一個案故事內容的本身性質,分以下數項加以討論。A、權責關係,主要在討論政府與人民,上級人員與下級人員間所具有之對待關係。B、親屬的共同生活關係。此包括直係親屬、夫妻、家屬和親屬關係的討論。C、神祇、其他生物與人類的關係。D、對人命看法的討論。E、朋友之間關係。F、有關財經方面關係者。G、個人修身和為人方面的探討。H、有關謹言方面的討論。I、睦鄰的探討。J、有關科舉和逾越禮制等關係的討論。K、其他方面的探討。如有關奢華、潔癖等看法的討論等。
第三章報應之方式及有關報應性質之討論。此章主旨在討論果報所採行的方式,是直接或間接?果報的性質是獎勵或意在懲處?果報的結果是輕還是重?
第四章報應所發生的年代及報應之工具。報應所發生的年代,是在今世、來世或往世?報應時所採用的工具(或媒介物)為何?是以鬼、官府、飛禽走獸、雷電、或其他大自然的力量?
第五章因果觀念與正義,主要在探討因果報應和國人對正義所抱看法二者的關係。附帶並略論東西方正義觀念之異同。
第六章因果觀念的社會功能,本文認為,因果觀念,在積極意義上是在遏阻為惡,在消極方面,有著促勵行善的功能。
第七章結論,本章討論因果觀念本身之缺點,其次論及因果觀念和我國民族性之關係,再論及它與民主生活方式的關係。最後,略論對因果觀念,我們所應採取的態度等等。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9413
Creators王世榕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