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成品布國際競爭策略研究 / Studie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Strategy of Taiwan Apparel Fabrics

本文以企業策略家Micnael Porter 1990年著作國家競爭優勢中的國家競
爭力之鑽石四條件互動為基礎,探討我國成品布產業現階段的作業品質及
下一階段之競爭策略。其中並以Werner International之分析方式,將全
球成品布業者分為四群,就鑽石四條件間互動方式的差異,確認我國與貼
身對手國的位階及與先進國的差異。本文實地訪談的地理範圍包括日本、
香港、大陸深圳、馬來西亞,實際訪談的國內外企業組織包括德國、日本
、香港、台灣約共60家,業務範圍包括化纖業、紡紗織布業、染整業、成
衣業、進口布料業、成品布外銷業者及協力廠商,希望能以「全球產業」
、「國際分工」的理性宏觀觀點來觀察。研究發現,我國化纖類成品布因
人纖技術的突破而具優勢,此優勢形成原因在於1960年代具競爭力的生產
要素中的高等因子;1990年代以後我國成品布業者,若仍繼續著非相關事
業多角化,在人材培育上無具體有力與全面的投資,我國的成品布將無法
在研發團隊的建立、織物設計能力與網路形成之三大工作上突破。本研究
中亦發現,我國成品布全體工作者的觀念與技術能力均有待全面的提升,
除非與先進國家各相應的組織進行密切的策略聯盟,僅靠自身的努力將不
足以提高四條件本身與互動的品質,亦即將無法超越國際分工的命定角色
,而我國成品布業將只能成為香港與東南亞成衣業之供應源而已。自民
國78年迄今,我國成品布業者,尚只有零星而局部的在公司策略與組織的
調整上努力;至於人材培育與相關產業方面,看不出來有進步的趨向,就
短期而言,我國仍只能在生產基地移轉、彈性生產及短交期、短碼數接單
上獲利,至於新市場(通路)開拓與新產品開發(布料設計與行銷資訊之結
合)方面,仍有待我方長期的努力。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4081
Creators蘇家煦, Chia-She, S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