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股指數報酬波動性與異常交易量的關係

價量關係一直是投資人觀察股市最直接的工具之一,但如何選擇適當的交易量變數卻是另一個難題。混合分配假說(Mixture of Distribution Hypothesis, MDH)認為交易量足以成為替代市場訊息流入的變數,但普通交易量的資訊成分過於複雜,並不能完全反應重大私有訊息的流入市場,在解釋價量關係上便稍顯不足。因此本文利用異常交易量(surprise volume)取代普通交易量,做為新的交易量變數,再加上GARCH-M的時序模型架構,試著解釋台灣股票市場的報酬波動。
但本文從台灣市場的實證中發現,只有未經過自我相關、季節性調整的異常交易量變數,才能與報酬率波動呈現顯著的正相關,但此交易量變數並無法大幅的降低波動程度的持續性。另外,不對稱的報酬波動效果(槓桿效果)在台灣市場上相當顯著,說明了負面衝擊的效應對於報酬波動的影響會來的較大,但股票加權指數報酬並不具有風險溢酬的特性。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5351014
Creators陳榮逢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