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地區引進萬能壽險可行性之研究 / Study on The Feasibility of Marketing Universal Life in Taiwan

198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成長,1980—1989年間,經濟成長率平
均每年高達8%,為同期世界少數成長迅速國家之一。隨著經濟繁榮,國民
所得及儲蓄大幅提高,投資理財逐漸蔚為風氣。由於長久以來金融管制環
境尚未完全解除,相對而言僵化之金融服務自難滿足社會需求。因投資管
道嚴重不足,致使1980年代後期國內龐大民間資金轉而搶購房地產及股票
,或流入地下投資公司、期貨公司等,不僅造成房地產及股票價格大幅上
漲,也助長社會不良投機風氣。1990年代以後,隨著金融政策之逐步開放
,各類金融機構競相成立,各式金融商品亦推陳出新,兼顧安全及收益之
投資性商品遂成為社會大眾普遍之需求。在人壽保險業方面,1980年代中
期開放美商壽險公司在台經營, 1992年開放國人設立壽險公司,可預期
的是未來壽險業之發展,不僅須與同業競爭,資金的吸收方面更須面臨其
他金融業之競爭。為滿足消費者對商品多樣化要求之心理,設計並推出具
競爭性之壽險商品,使消費者在尋求經濟生活保障之餘,更能透過所購買
之保單分享較多壽險公司投資利潤,實為未來保單設計之必然趨勢。萬能
壽險在美國已有10年以上之銷售經驗,但在台灣壽險業並不見類似保單之
引進。一則由於台灣並未發生類似1970年代末期美國壽險業所遭受之困境
,一則國內至今未曾建立相關法規因應。然就消費者立場而言,萬能壽險
之彈性化特質,可使其根據一生不同時期經濟需求調整保費之繳付及保障
額度,其透明化特質,可幫助消費者了解其保單成本、現金價值之操作情
形,再加上壽險公司提供其反應公司投資收益之利率水準,故萬能壽險對
於消費者而言,正如同其保單名稱「Universal Life」所顯示的,是一個
全能的壽險商品。雖然萬能壽險在美國推出後為其壽險界帶來不小衝擊,
無論如何它在197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初期傳統壽險之銷售陷入困境時,
協助美國壽險公司暫時渡過了危急關頭。在這十多年萬能壽險經歷了成長
、全盛到穩定三個發展階段,萬能壽險之崛起有其歷史背景及意義,本文
希望藉著對此商品特性、公司經營、政府監理之研討,深入了解其在美國
之行銷經驗,以及引進台灣市場之可行性,以作為國內壽險業開發新產品
之參考。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3306
Creators姚中麗, Chung-Li Yao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