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三民主義婦女政策與我國婦女政治地位之研究

就整個人類歷史來看,除了初期的母系社會外,幾乎是一個以男性為中心的世界,由
於人格的隸屬、經濟的依賴,使婦女在家庭中、社會上,皆無法享受和男性平等的權
利,更不具有任何政治地位。
清末民初,受到西方思潮的衝擊,中國的婦女運動便幾乎與國民革命同時展開。三民
主義,基於民有、民治、民享的要求,各項措施均應顧及全民,故政府扶助女權發展
,致力男女平等的實現。除了以尊重個人自由為出發點,使婦女不再是家庭的附庸外
,並透過普及教育、保障福利,提高婦女的知識水準,建立自尊心與自信心,具備同
男性一般的競爭能力,積極參與國事、擔任公職、提供社會服務、獲取政治地位,達
到實質上的男女平等。
一個真正良好的理論,必須能據而制定政策,否則只是烏托邦的理想。因此本篇論文
結合政策分析與文獻探討的架構,期望透過對政策制定過程與執行狀況的研究,了解
三民主義的可行性。本文分為六章,共二十萬餘言 ,茲敘述其大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本文的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研究範圍與基本態度、研究方
法、分析架構與限制。
第二章、三民主義婦女政策問題背景探討。旨在透過對傳統中國的婦女地位,世界婦
女運動思潮的了解,探討當時中國婦女問題發生的環境背景,進而認定此問題。
第三章、三民主義婦女政策規劃。首先說明婦女政策規劃。首先說明三民主義婦女政
策的目標,接著探討一般民眾對政策規劃的貢獻,以及中國國民黨與規劃的歷程與決
策系統的運作狀況。
第四章、三民主義婦女政策合法化。分析中華民國憲法及相關法律中,有助婦女爭取
政治地位的有關條文、內容及其制定過程。
第五章、三民主義婦女政策執行。從婦女應考試服公職的狀況、參政的狀況以及社會
服務的狀況,了解婦女政策執行的情形。並論述執行政策的機構、人員及經費狀況,
雖然此些機構對婦女政治地位的增進並未發揮太大功能。
第六章、結論─檢討與建議。由於筆里學養尚淺,無法對三民主義婦女政策進行嚴謹
的評估,故改採檢討方式,分析問題認定
、政策規劃、政策合法化、政策執行各項功能活動的得失,以及對我國婦女政治地位
的影響等,提出建議,作為本篇論文的結論。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6352
Creators馬心韻, MA, XIN-YU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