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是一個偏安的朝廷,資源運用上不如北宋政府充裕,而且立國艱辛,因此在政權成立時必須與既有勢力妥協,其中維護地主權益、繼續實行科舉考試等方式,就是穩定政權的方法。除此之外,國家欠缺的資金缺口,以南宋當時的情勢而言,佛教團體的經濟力量就成為國家可以使用的力量,而國家付出的成本也最低,因此筆者以福建路地區的佛教與地方菁英的關係作為探討重心,研究此地社會團體彼此勢力的消長,其中有交融也有衝突。就整體而言,佛教資產由私轉公,補充國家財政之不足,另一方面,也提供地方社會穩定的力量。同樣的,地方菁英也是穩定地方社會的力量,其中仍以地方官員的主導力較強,其餘的地方士人是輔佐的力量。佛教除了負擔國家財政外,還必須支付地方社會建設資金,再加上住持選舉制度的干擾,導致佛教逐漸弱化與腐化。另一方面,地方菁英透過科舉與政權結合,獲得自身保障與力量,除了可以推廣自身信念外,也可以避免自身資產被國家侵奪,甚至有功名的道學家還可以藉此攻擊佛教。在地方社會中,地方菁英的勢力上升,而佛教卻是走向弱化,最後地方菁英取得主導優勢,為往後仕紳社會預留伏筆。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89153004 |
Creators | 曾小瓔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