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行政機關間合作的邏輯與限制

當今政府面臨的政策議題,鮮少能由單一政府、組織、機關,甚至是單一部門(sector)所能獨立承擔,泰半必須透過上下級政府、多組織、多機關,以及跨部門的合作,才能有效地緩解各類政策問題。儘管如此,日常諸多案例與報導卻顯示:即便是政府部門跨機關之間的互動關係,很多時候也是頗為脆弱、甚至是衝突的。令人費解的是,近年來國內、外相關文獻在這方面的產能,卻是寥寥無幾。與此主題有關研究,若非是聚焦於政府與其他部門之間夥伴關係,否則就是侷限在私部門策略聯盟形成與影響之議題上,反倒是直接以政府官僚體系為主研究,相形之下更屬罕見。在此觀察下,本研究很自然地提問:究竟什麼因素主導了機關行動者合作行為的選擇?為什麼這些因素會影響機關間合作?以及這些因素究竟如何影響機關間合作?
在文獻回顧方面,若以「研究領域」區分,其範圍包括:「企業管理」(特別是策略聯盟)、「公共管理」(特別是公、私部門夥伴關係、網絡管理),以及傳統「官僚理論」(特別是經典著作)等代表性著作。其次,若以「文獻性質」區分,則包括「經驗性」(特別是組織間網絡、合作的影響因素分析)與「理論性」(特別是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領域合作理論)文獻。整體上,廣泛的文獻回顧對於吾人了解前人研究成果、建立後續研究正當性,以至於資料分析或討論上,都帶來相當程度的助益。
在方法論方面,本研究交代了如何進行研究,以回應原初設定之目的與問題,其內容包括:本研究為何選擇質性研究方法?為何選擇台北市政府作為探究個案?如何進行所謂的理論性抽樣?如何進行深度訪談?如何運用WinMax質性研究軟體分析文本?最後,本研究也針對研究品質作一個簡單自評。
在研究結果方面,本研究指出影響機關間合作的九項因素是值得關注,它們包括:「責任」、「資源」、「法定權責」、「組織間互動史」、「行政領導力」、「首長間信任」、「首長風格」、「協調者」,以及「人際網絡」等。為便於勾勒機關間合作形貌,本研究採用命題陳述方式,來描述主要解釋因素對於合作結果造成之影響,以及其間的轉折關係(因果機制),並借助於量化研究「雙變量分析」概念,來使這樣的操作過程(尋找證據)成為可能,如此應有助於後繼者(特別是量化研究者)在從事類似的因果關係驗證工作上,可以找到更多著力點,或是在統計分析的解釋上,更能深入洞悉組織現象背後鮮為人知的系統動態,對於那些因果命題所造成之干擾。最後,本研究也提出若干公共行政領域學者熱衷探討的議題,探討這些議題與本研究結果之間的重要關聯與啟示。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02565041
Creators曾冠球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