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系列電視宣導節目再現客家族群形象之研究:《感動石客》個案 / A Case Study on Taiwanese Television Series: Representing the Image of Hakka

談到族群形象,每個人都抱持對該特定族群的既有框架,也就是刻板印象。Walter Lippmann(1922)在《輿論》中認為刻板印象之所以產生,在於人類認知過程有限,以及受到人們的文化所界定,僅能對真實世界做部分挑選,而形成不完整與不精確的圖像,而這些刻板印象往往是受到不輕易改變的信念所支持。

媒體被認為是反映真實(reality)世界符號的工具,於是有媒體再現;而掌握媒體者,在再現的過程中扮演主導與過濾的角色。身為閱聽眾,從他人的框架看世界,限縮自己對各種事物發展的可能性,當然也可能會產生偏差。

本研究即透過內容分析了解由客家委員會委託八大電視台製播之《感動石客》中所呈現的客家形象,其中形象的探究分為傳統文化、族群特質、族群關係與當代生活四個部分;以及探討於宣導節目中如何置入、呈現文化。

研究發現《感動石客》大量使用當代、創新的表現方式改變舊有客家印象,例如新科技與新音樂形式;也持續強化既有的客家族群正面文化特質,如硬頸、勤儉、不忘本等。此外,也以紀錄片方式執行政府宣導影片,故事化客家族群,並持續落實族群融合。

對製播電視公司的建議是:主題分類更明確,「小題大作」聚焦報導,呈現深度以突顯特色。並透過「說故事」增加閱聽眾黏著度,更可以幫助老題材切入新角度。
對未來客家文化置入節目的建議,除了風情文化外,更可結合行政管理層頂客家相關政策宣導,以及增加非客籍受訪者以多元呈現客家文化所向披靡的之成效。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9452014
Creators王純玉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