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上海三十年代都會文藝中的巴黎情調(1927-1937) / Paris in Shanghai : exoticism in modern Shanghai literature, 1927-1937

本文乃以上海都會文藝中的巴黎情調為研究對象,時間限定在1927到1937年間,自北伐後各路文人群集上海,至中日戰爭爆發為止,也就是上海都會文藝最為蓬勃發展的三十年代。並以圍繞著〈申報藝術界副刊〉、《金屋》、《真美善》、《無軌列車》、《文藝茶話》等報刊雜誌,以書店、沙龍及咖啡店等空間為中心,所集結起的一批以曾樸、邵洵美、張若谷、劉吶鷗等人為中心的文藝人士為中心,考察其文學活動及文化交往所展現出的巴黎情調都會文化想像。本文從上海都會文藝中巴黎情調此一現象的生成、文化積澱過程、文學生產語境與文學活動、文化場域中的定位、以及文學作品中的表現等角度呈現並分析之。本文發現,上海都會文藝中的巴黎情調,通過日本文壇的中介,成長於上海譯介法國文學、接受旅法遊記的文化脈絡中。它不但表現為對法國浪漫與唯美等文藝思潮的高度譯介興趣,也體現在上海一部份文藝群體效法巴黎都會文化生活與交往模式的行動上;尤有甚者,他們標榜巴黎情調的文人形象,更像是一與眾不同的文藝習尚,成為一部份文藝人士在當時文壇中彼此互通聲息、以異軍突起的方式。此外,他們圍繞著巴黎的都會情調展開的種種文化想像,也蘊含將上海的都會化視作是國家往現代邁進一步的企圖,從此角度來看,則上海都會文藝中的巴黎情調,亦帶有國族文化想像的色彩,既回應了時代語境,更介入了更廣闊的中國現代文化空間。上海都會文藝中的巴黎情調,非但彰顯了三十年代中國現代文學,在與西方文學的交流下逐漸成形與嬗變的一個側面;也象徵了現代中國的文藝人士在日益現代化的都會生活中,回首傳統、融合新知,並寄理想於未來的文化圖景。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21515071
Creators陳碩文, Chen, Shuowi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