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徘徊於營利與慈善之間──論惠民藥局的興起與沒落(1072-1644) / Fluctuate between commerce and charity: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Imperial Pharmacy(1072-1644)

惠民藥局是元代與明代中央與地方官藥局的正式名稱,源自於北宋時代的熟藥所與和劑局。至紹興十八年,正式定名為太平惠民局,亦簡稱惠民局或惠民藥局。南宋時代,惠民局在各個經濟重鎮皆有設立,主要職責為販賣成藥,其「惠民」重心是放在提供高品質的藥物予民眾,但常被批評為只顧營利而失其本意。因此,地方上有其他官員集資成立藥局,藉以彌補惠民局功能的不足。元代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視官方醫藥機構的時代,因此惠民藥局就和醫學、三皇廟、醫戶等制度,共同延續並進一步擴展到全國各地。惠民藥局轉變為官方的慈善施藥機構,經費來源由中央撥款為本,地方經營放貸獲得息錢來購買藥物。到了明朝,為了解決元代的冗官問題,將地方官制縮編,僅保留元朝醫學與惠民藥局,且中央不提供經費,改由地方自籌。此外,醫學和醫戶制度也因戶籍制度的崩落與捐貲的盛行而難以正常運作。在這樣的背景下,雖然明政府不曾廢除惠民藥局,但也讓它逐漸走向沒落的命運。最終,除了靠部份地方官員重建與維持惠民藥局外,施藥濟民的任務就轉向各地的慈善藥局了。到了清代,因政府不再將藥局列為官衙建制,施藥局與惠民藥局乃變為地方士紳所設之慈善機構的一環。總之,本研究藉由釐清惠民藥局興起與沒落的背景因素,希望能進一步瞭解宋元明政府對於醫藥機構的思考、建置與沿革,成就一部跨朝代並整合醫學史與制度史的論文,以彌補相關研究只偏重單一朝代的缺失。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41530031
Creators黃敦為, Huang, Tun We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