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形式名詞「mono」與「koto」 ―以包含「mono」「koto」的述語句為中心― / “mono” and “koto” -focusing on predicate phrase include “mono” or “koto”-

本論旨在透過包含「mono」「koto」的述語句之分析整理,究明形式名詞「mono」「koto」的性質。
首先自青空文庫、每日新聞、新潮文庫等三項語料庫收集「mono」「koto」的例句,從中整理出以下五組「mono」「koto」的類義句型。
經驗:「-rukoto ga atta」「-tamonoda」
思慮:「koto to omou」「mono to omou」
感嘆:「koto」「-(ta)monoda」
應當:「kotoda」「monoda」
期望:「dekirukotonara」「dekirumononara」
本論假設以上五組類義句型,其意義之所以存在相異之處,乃出自於「mono」「koto」之影響,將五組句型分為五個章節加以論述。
分析的結果簡述如下:
 表經驗的句型中,「-rukoto ga atta」表示的為偶發經驗,「-tamonoda」則是重複頻率更高的習慣性經驗。
 表思慮的句型中,「koto to omou」表推測,多帶有體諒的語氣。其原因在分析後得知來自於「koto」的移動性。「mono to omou」的語意在「堅信」與「推理的結論」間游移。其原因在於是否將結論的證據放置在前後文中。
 表感嘆的句型中,「koto」表即時性的感嘆,少用於主題句中。而「-(ta)monoda」表示回顧式的感嘆,主題句中亦可使用。
表應當的句型中,「kotoda」是針對特定的事項表示應當的語意。「monoda」方面,否定形式的「monodehanai」依動詞的種類,在「否定的性質」與「非應當」兩種語意間形成相輔分布。而「~naimonoda」則不論動詞種類為何,皆傾向於「否定的性質」的表示。
表期望的句型中,「dekirumononara」是表示該願望實現可能性極低的文法句型,而「dekirukotonara」則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名詞「koto」加上修飾詞語的子句。
最後,在總節各章節的分析之後,可得到以下的結論:「koto」具有動態性質,時間內含其中。而「mono」則具有靜態性質,乃是將時間加以捨象的存在。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6556002
Creators范佩佩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日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4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