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2010年中日釣魚臺危機之研究—稀土能源角色分析 / 2010 Study of the Sino-Japanese Diaoyutai crisis-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rare earth energy

2010年9月「中」日釣魚台海域撞船扣人事件,最終在中共使出撒手鐧:「禁止對日輸出稀土」,始獲日本願意放人而平和落幕。然而中共這式絕招,卻坐實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深刻隱憂,即擔心中共食髓知味,日後頻以稀土資源作為談判施壓的手段。源自1990年起,中國大陸開始大幅開採境內稀土礦賣資源,使之逐步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稀土礦物出口供給國家,而基於政治上的對立以及對本國高附加價值工業的保護,美國等34個國家特別針對中共、伊朗及北韓等國訂定「瓦聖那協定」英文:The Wassenaar Arrangement),限制中共在稀土礦產提煉技術的取得、研發與發展,將中共的提煉技術約束在「低階技術」層面。同時,美、日等國為因應中共大量開採稀土資源而建立了稀土戰略儲備機制;此兩項國際間針對中共而訂立的限制,使得中共啟發要建立如OPEC(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一般,對於本國天然資源有壟斷、獨佔、定價權以及取得國際事務上更強而有力的影響力與發言權的構思。中共利用控制稀土出口配額限制的策略,更在2010年9月中日釣魚台事件中初試啼聲,也如中共所預期的達致「震撼國際」目的。在中共的外匯存底不斷增加,國內的冶煉技術不斷提升的前提下,可預期的中共將會大規模的運用「稀土戰術」在每個國際談判場合博弈,以維護其自身國家利益,未來動向影響實值予持續關注。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0981004
Creators江盛宗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