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才學與情懷:清中葉(1791—1849)才子佳人小說承衍之文化考察 / Erudition and sentiment:The study of inheritance of the scholar-beauty novels(1791-1849)in middle years of the Ching Dynasty

清中葉才子佳人小說在《紅樓夢》之後紛紛問世,其所面對的不僅是清初才子佳人小說所建立的書寫範式,同時還有《紅樓夢》所標舉的世情高度,以及整體的清中葉社會文化語境,它們並沒有明確的續衍對象,但卻同時在一個「大文本」的集合中,各自開展出其面對前人著作以及時代語境的挑戰。它們的整體書寫面貌,意謂著小說作者在其所處文化體系中的反映轉化,小說作品即是作家通過書寫實踐所揭示的文化特質之具體呈現。

本論文之發想,乃是針對現有研究之未盡處加以補充,期能就小說史的發展面貌,以及才子佳人小說在清中葉以後可能產生之變化進行考察,從而對其書寫現象,以及小說作者的創作思維進行深入討論。藉由小說前後序跋、題詞等文字所構成之副文本作為認識之起點,挖掘小說作者可能的自我定位,藉此觀察小說文本與其他文本之間的互文現象如何被展演,從而聚焦於小說人物形象所帶來有關情節結構,以及主題內涵上的變動,此即為本論文主要的思考進路。

在章節安排上,本論文第二章從小說副文本的角度切入,透過小說中諸多的閱讀提醒,抉發小說創作者之自我定位,檢視作家群體共同展現之小說觀念,把握小說家作為後起之讀者/作者,如何回應前人著作、引導當今讀者。第三章則近一步觀察小說文本所呈現之互文性現象,析論小說家迻錄、複製多重文本之書寫策略,進而探究其所蘊含的創作思維。據以討論小說文本中具備「知識」屬性的多種材料,如何被放置在具有「遊戲」意味的文本之中?藉此掌握在書寫策略背後所可能隱藏的文化意蘊。

第四章聚焦於小說人物形象之描寫,從人物與情節間之關係切入,觀察才子佳人小說中對於才子╱佳人形象塑造以及人生經歷描寫的變化,並且追問這種變化與小說情節構置之關係,乃至關懷核心的變化。由此深入考察小說如何透過並置的經世理念與隱逸願望,彰顯小說作者及其身處的文化網絡面對世界之狀態。第五章為結論,主要總結前述之研究成果,據以說明清中葉才子佳人小說如何回應清中葉以後言情敘事的相關挑戰,以及整體社會文化語境所帶來之影響,並且提出本論文主要觀察:清中葉才子佳人小說在學習世情書寫的路徑上,藉由強勢的敘事者觀點介入,以及小說人物與情節構置所形成的轉化,回應了清初以來已然蔚為大觀的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範式,在小說家「知識性」與「遊戲性」的創作思維中,展現了一種具有個體感的書寫實踐。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6151020
Creators劉柏正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15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