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Display Search統計資料指出,從2007年到2011年,直至2015年的預估需求,觸控面板的需求量一路呈現成長的趨勢。短短幾年間,原本應用於軍事用途與大型工業設備的觸控技術,因智慧型手機的帶動,成了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新寵兒。隨著觸控式面板的水漲船高與技術的快速進步,消費者體驗到用前所未有的人性化與方便性,觸控面板之應用不只停留於手機,將持續擴張,發展更多元化的用途,展望未來,觸控面板技術將無所不在,提供終端使用者更簡單輕鬆的直覺操作,可望成為人機介面的主流輸入方式。
「滿足目標市場」、「為顧客創造價值」是產業鏈上所有廠商都應共同擁有的目標,不應只有一般認為最接近消費者的品牌廠商才需要將眼光集中於消費者市場;加上司徒達賢(2005)提出網絡定位策略(Network Strategy),產業鏈中成員所分配到的利益取決於其在價值遞送系統(Value Deliver System)中的重要性,意即不論上、中、下游廠商都必須想辦法增加其不可取代性、設法提升自己對於最終產品的附加價值。本研究以台灣全球聞名之科技產業為例,從產業上游廠商的角度出發,探究製造廠商與最終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並主要將目光聚焦於「技術供給」與「市場需求」兩者間的互動結果。創新活動推拉力量的研究,也可以說是製造商力量與消費市場力量的探討,Bapista(1999)相關文獻中也曾提及,未來研究方向應聚焦於「技術供給」與「市場需求」兩者間的互動結果。另外,基於第二章文獻探討之成果,將「最終消費者」個體的創新產品採用歷程、決策過程與總體消費大眾的擴散模式設定為已知、預設(Given),繼續探討消費市場的訊息對產業中的製造、代工廠商之寓意,研究結果做出差異的比較。
再則,專注討論最終消費市場的訊息之獲取,對一家製造廠商來說,是否具備意涵,若答案為肯定的,製造廠商未來是否應考量投入資源以瞭解消費市場之脈動,以為內部之技術發展方向提供參考,也就是探討外部消費者之資訊是否能對企業的營運產生幫助,結合內外資訊以達改善產業價值鏈中地位之目的。
本研究之目標為提供台灣眾多製造商、代工廠商管理新思維,以往這些製造商、代工廠商在產業鏈中的位置被定義為滿足品牌商之工廠,產品主體由其製造,但在價值中所分配到的利益卻是最低的,無法與發展品牌、實際接觸面對最終消費者之大品牌商抗衡。但實際上,在消費市場瞬息萬變的現今,反應速度是成敗關鍵,若是依循傳統的模式,品牌商將消費者需求與資訊層層回傳給製造商、代工商,再將技術、產品做修正回應市場,絕對不足以快速回應消費市場之變動。若身為產業中、上游之製造商能增家組織通透性,與產品實際使用者多接觸,率先預測與瞭解其未被滿足需求與脈動,結合品牌商沒有的技術知識,將能提前改良技術、提出創新技術。希望藉此改善製造、代工廠商常犯的技術短視症,目光如豆的聚焦於自身擁有的技術已不適用,必須時常與外界環境、消費市場接觸,以調整技術發展方向,符合未來需求。
與品牌商之緊密結合,例如共同研發,提昇上下游之合作程度,雖然也是獲取消費者資訊的管道之一,但品牌商仍掌握較大控制力量。另外,從個案的例子中也得以見得,單一行銷部門之強大,沒有其他單位之配合、共同發展,也無法使組織整體績效提昇。
觸控面板市場目前朝早期大眾及晚期大眾之主流市場邁進,上有許多成長空間,在Moor(1999)提出之競爭定位羅盤中顯示,代表由產品為基礎的思維必須轉變成以市場為基礎之價值轉形期,也就是為因應大眾市場之使用需求,需充分瞭解實際使用者之需求,以改良產品,正好呼應改良技術短視症之觀點。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8355048 |
Creators | 洪芳婷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