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銀行產業經營效率與生產力分析

在經濟體系中,銀行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他能讓資金有效率的配置到需要的地方,活絡經濟體系內資金的流通。因此,銀行業表現的好壞對於經濟體系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在衡量銀行的經營績效時,外在環境、營運狀態的差異,有可能影響到銀行管理者在生產過程中的決策以及對於投入的控制能力,進而影響了銀行真實的效率值,我們稱為管理效率(managerial efficiency)。此外,逾期放款是銀行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非意欲產出(undesirable output)在衡量時有必要將之列入考量。
我們採用四階段DEA分析方法以及Seiford(2002)的概念,將逾放比率視為非意欲產出。採取本國一般銀行民國八十八年至九十一年共四年的資料進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如下:
1. 探討各銀行間的經營表現,推究其無效率來源是因為純技術效率或是規模效率,並建議銀行是否應該擴大規模、維持或降低營業規模來增加經營效率。
2. 比較加入非意欲產出之後的效率值是否有顯著不同。
3. 推估各銀行的管理效率,探討銀行業的效率表現和管理效率之間的關係。
實證結果如下:
1. 台灣官股銀行無效率的主因為規模無效率。其他民營銀行無效率的主因為技術無效率。
2. 銀行產業的管理效率會受到景氣波動的影響。外生操作環境的不同在整個產業面對負向衝擊時,會有不同的表現。
3. 在景氣不佳時,銀行的管理效率會有被低估的現象;景氣活絡時則管理效率有被高估的情況。
4. 加入逾放比率為非意欲產出之後,整個銀行產業會受到經濟環境的波動影響。
5. 加入逾放比率與調整外生環境後,能夠更真實的表現出銀行的經營績效。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1258010
Creators王凱平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