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代,英、美二國為解決二次世界大戰後所面臨的都市衰敗問題,遂選定符合條件之衰敗地區劃為「企業特區」(Enterprise Zone)。由政府於該區域內,在特定時間內降低政府管制標準及採用非直接性援助方式(如:稅賦減免、簡化規劃管制…等)來鼓勵投資開發,消除對經濟成長的障礙,藉此塑造良好投資環境,以減少廠商運作成本,吸引廠商與人口進駐,再以此帶動都市發展。
以我國都市發展而言,政府採用許多都市政策來增加都市的吸引力以促進都市成長,然而卻無企業特區的實施。就台南市發展現況來看,早期的商業空間-中西區-受到歷史變遷與全球化所造成的後工業化都市空間再結構影響,開始面臨沒落的危機,人口、產業呈現負成長的趨勢,連帶造成都市發展緩慢停滯。爰此,本研究試圖引進國外企業特區制度,以作為我國擬定中西區再發展政策之參考依據。
本研究首先由政府角色與區域經濟發展理論,探討政府政策、區域經濟與都市發展之關連並回顧相關文獻,作為政府劃設企業特區之理論基礎。其次,進行英、美二國實施企業特區之分析,包含實施背景、方式、效益等,再檢視台南市都市發展之歷程,探討中西區發展現況,並藉由層級分析法(AHP)來建構出以企業特區推動台南市中西區再發展之目標體系,包含3個主目標、11個次目標、33個策略。
本研究結果發現,企業特區以尊重市場機制及政府最小管制為核心概念,英、美二國對於企業特區有不同的發展定位與實施目標,就實施成效而言,英國認為該項計畫是有用的,但屬於不確定性之經濟發展計畫,美國則認為企業特區可為地區帶來正向的發展。經由層級分析法來分析專家問卷,本研究認為以企業特區推動台南市中西區再發展之策略可從以下方式著手:1.應以建構經濟環境為優先考量,並強調此一層面策略之重要性,其次再配合提升環境品質、解決社會發展問題。2.經濟發展以強化實質條件作為地區發展之基礎,再藉此擬訂鼓勵優勢產業進駐特區之相關策略。3.解決社會問題應優先增加在地居民就業機會。4.提升環境品質,以改善居住環境為優先項目。5.須從組織、法令、執行、監督層面,擬訂相關配套措施,使特區達到預期目標。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02570201 |
Creators | 吳淑滿, WU,SHU-MAN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