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由消費者觀點探討企業贊助職業棒球運動之效益

台灣的職業棒球運動在經過2001年世界盃棒球賽與2003年亞洲盃棒球錦標賽之後,已經逐漸尋回成立初期的榮景。企業感染此一氛圍,便紛紛投入各式各樣的行銷與贊助活動,希望能藉由精彩的職棒賽事,以不同的方式與其目標消費者接觸。然而,實際的贊助效益到底如何?是否能如企業所規劃的達到其行銷目的?筆者在回顧了國內運動贊助相關文獻後,發覺有關職業運動的贊助效益研究成果相當有限。因此,本研究選擇由消費者的觀點出發,以目前台灣最火熱的職業棒球運動作為主題,來探討企業運動贊助之效益,期望能藉由研究結果,讓企業得知具體的贊助效益,以提供未來規劃此類活動時的參考。

本研究針對995份有效問卷,使用SPSS 11.0版的統計軟體進行分析,所得之研究結果如下:
(1) 消費者變項中的「性別」、「年齡」、「是否有支持的球隊」、「平均每年至球場觀看比賽的次數」、「收看職業棒球比賽轉播的頻率」與「是否有╱曾參與棒壘球相關運動」在消費者對職業棒球運動的態度上具有顯著影響力。
(2) 消費者變項中的「每月可支配零用錢」、「是否已╱曾加入球隊或球員的後援會組織」、「平均每年至球場觀看比賽的次數」、「收看職業棒球比賽轉播的頻率」與「是否有╱曾參與棒壘球相關運動」在消費者對贊助企業的態度上具有顯著影響力。
(3) 消費者變項在運動贊助的知名度效益上之差異達顯著;「每月可支配零用錢」、「是否已╱曾加入球隊或球員的後援會組織」、「平均每年至球場觀看比賽的次數」、「收看職業棒球比賽轉播的頻率」與「是否有╱曾參與棒壘球相關運動」對形象效益具有顯著影響力;「是否已╱曾加入球隊或球員的後援會組織」、「平均每年至球場觀看比賽的次數」、「收看職業棒球比賽轉播的頻率」與「是否有╱曾參與棒壘球相關運動」對促購度效益具有顯著影響力。
(4) 消費者對職業棒球運動的態度愈正面,則運動贊助的效益會愈顯著。
(5) 消費者對贊助企業的態度愈正面,大體上運動贊助的效益會愈顯著,僅消費者的「商業態度」在促購度效益上未達顯著。

綜合研究發現與結論,本研究對於贊助職業棒球運動的企業之建議如下:
(1) 以年輕女性為目標市場的企業可以考慮透過贊助職業棒球運動與之接觸;此外,企業在贊助期間應盡量增加媒體的曝光率,才能將相關訊息傳達給更多消費者。
(2) 長期性的贊助搭配「贊助活化策略」的運用,才能擴大宣傳效果,使贊助活動超越原有的格局,以獲得最高的投資報酬率。
(3) 企業贊助策略的規劃應以公益的角度出發,才能達到企業所希冀的商業效益。
(4) 企業在投入贊助之前,應先考慮企業形象與職業棒球運動的形象是否一致,如此贊助效益才得以充分發揮。
(5) 消費者認為娛樂業最需要參與職業棒球運動的贊助。事實上,娛樂業與職業棒球運動同樣都是以表演來與社會大眾互動,相信彼此的結合能夠激發出更多的火花與魅力。


關鍵字:職業棒球運動、運動贊助、消費者的態度、贊助效益。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1452007
Creators范師豪, FAN, SHIH-HAO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