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跳躍過程下利率期間結構之估計與預測

摘要

利率期間結構是指各種零息債券的殖利率與剩餘期間的對應關係,研究利率行為對資產管理及資產訂價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一般的資產訂價過程中,可以區分成兩股力量,一是”normal” diffusion,代表的是連續的新資訊導致資產的邊際改變。另一股力量則是”rare” jump,指的是少數的重要的資訊,是在間斷的時點釋放,造成一個超越邊際變動的影響。本論文探討的是,在政府貨幣政策所發出的跳動訊息下,對利率期間結構所產生的影響,並利用Duffie and Kan於1996年所提出的仿射利率期間結構(Affine term structure),加入跳躍過程下,利用一般化動差法(GM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估計模型的參數,進而預測未來利率的走勢。
在第一章中我們將說明整個利率期間結構理論的演進,從利率期間結構的三大理論:預期理論(the expectation hypothesis)、期間偏好理論(the preferred habitat theory)、市場區隔論(the segmented markets theory),到近二十年來發展的連續隨機利率模型。
而第二章主要在介紹加入跳躍過程的仿射利率期間結構(Affine term structure),並對政府貨幣政策的行為做一個模型設定,以便之後的參數估計。
在第三章我們可以知道詳細的一般化動差法(GM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估計方式,運用在本論文模型上的用法。第四章則真正利用由1994年(民83年)11月24日,至2001年2月1日,共1738筆央行重貼現率,及180天期CP2的日資料,來估計模型的參數。當模型參數得知後,代入求解出的零息債券方程式,來估計利率期間結構。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0352008
Creators歐陽德耀, Ou Yang De Ya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