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鄭清文童話主題研究

鄭清文是台灣當代重要的作家,在小說創作上長期耕耘,質量均佳,有著亮麗的成績,他的作品記錄著臺灣從農業社會過渡到現代工商社會的變遷,對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有著深厚的情感,曾榮獲多項文學大獎的肯定。
  2006年5月27日、28日,於中正大學舉辦了「鄭清文國際學術研討會」,這是第一場以鄭清文個人為研討主題的會議,這些掌聲與肯定,除了是對鄭清文五十年創作生涯的一個肯定之外,也說明了一個學術界研究的「鄭清文風潮」正在蔓延,見證了一個成功跨足成人文學與兒童文學的優秀作家。
  鄭清文於一九七七年開始發表童話,創作至今已達三十年,先後出版了三部童話作品,分別是1985年的《燕心果》、2000年的《天燈.母親》、2004年的《採桃記》,另有幾篇發表於報刊未結集的童話。一路走來,鄭清文的童話主題、風格並無重大改變,依然可以看見他一貫對台灣鄉土的關懷。
  本論文共分八章,以鄭清文童話主題為研究主軸,討論鄭清文是如何透過主題書寫,來形塑出他個人的風格特色。
  首先了解鄭清文的時代背景、生平經歷及人格特質,進而探索這些經歷對他所產生的影響,並分析其童話觀及創作風格,以此作為研究之基礎。
  其次,針對鄭清文的童話進行主題研究,將之分成「關懷鄉土自然與生態倫理」、「生命教育與成長啟蒙的關注」、「保存民間傳說與民情風俗」、「歷史記憶與社會風氣的省思」等四大主題,探析鄭清文如何以童話體現台灣濃厚的鄉土氣息,將具有海國氛圍、島國風情的台灣特色主題擷取出來,彰顯出台灣文化特色之所在,以呈現作品中的主題意蘊。
  最後,以文本為分析對象,分別從人物塑形、文字及語言使用、敘事手法等三方面,探討鄭清文童話特色及風格,並在前文的基礎上,探析鄭清文如何藉由童話書寫整合成人文學與兒童文學,再以此掌握鄭清文對本土文化之承傳與新變,而歸結出鄭清文童話的深層意涵及其價值意義。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49120191
Creators黃靖涵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