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熱血」論述的框架分析:以財經雜誌人物報導為例 / Media Framing of "Passion" Discourse: A Study of Interview Features in Financial Magazines

近年來台灣財經雜誌一反過往多採訪製造業及科技業企業高階主管之習慣,大幅擴展報導人物範圍,並以「熱血」一詞形容採訪對象。為探討此熱血現象背後工作價值觀之轉變可能,本研究選取《Cheers快樂工作人》、《商業周刊》、《天下》及《遠見》等四財經雜誌,蒐集自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間227篇人物報導,並採納各刊物揭示目標讀者圖像及組織宗旨文章,使用van Gorp(2007)所提框架分析方法建構熱血人物報導所含框架包裹,檢視框架中各裝置運作的情形,及其與社會文化脈絡之連結,並檢驗各刊物使用熱血框架之情形,且交叉分析報導人物基本特徵及雜誌使用熱血框架的情況,以解讀財經雜誌人物報導所再現熱血人物所具備特徵,與各框架背後運作之文化迷思。

本研究歸納出三種熱血人物框架類型,分別是「為所欲為」、「克服挑戰」及「犧牲奉獻」框架。「為所欲為」框架強調主角不僅為了物質報酬,更係尋求自我認同而投入事業,故多不依既有慣例行事,因此遭受周遭人群懷疑,。依據熱血行動於報導中的負面或正面評價,可區分為反省衝動過往的「年少輕狂」範本及鼓勵讀者勇於作自己的「勇敢逐夢」範本。「克服挑戰」框架則指出熱血是獲取事業成功需具備條件,主角因擁有不懼挑戰的熱情,而能突破重重難關且成就功業,其展現情況可分熱血為成功鑰匙的「成功要件」範本,以及主角一再突破難關並享受挑戰過程的「奮戰不懈」範本。「犧牲奉獻」框架強調群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崇高宗旨,故主角不惜不計個人得失投入公益事業,並可依據熱血行動影響層面及範圍加以分類,「默默苦行」範本描述主角利用自身專長服務群眾,;「傳佈公益」範本則將影響眾人作為公益行動的重要手段或目標,且經常強調使用傳播工具的重要性。綜言之,「克服挑戰」框架文章篇數最多,「為所欲為」框架次之,「犧牲奉獻」框架殿後。其中最少。《Cheers快樂工作人》、《商業周刊》與《天下》皆以呈現克服挑戰框架為主,惟《遠見》呈現為所欲為框架之文章比率比例最高。

比較各財經雜誌出現熱血人物特徵,本研究發現熱血人物以男性為主體,而《Cheers快樂工作人》與《遠見》採訪創作及運動表演人員的比例最高,其選取熱血人物所在產業亦以媒體、數位內容產製業為主;《天下》及《商業周刊》出現熱血人物身處政府及教育機構(含非營利組織及個人)者最多,《天下》偏重報導專業或受雇人員,《商業周刊》則以企業高階主管為主。觀察各框架呈現人物特徵,「為所欲為」框架文章中最常出現之職業身份及產業別為創作及運動表演人員與媒體、數位內容產製業,顯示本框架多搭配工作自由度高之職業從業者出現。「克服挑戰」框架中最常出現的產業類別為媒體、數位內容產製業與傳統製造業,其中專業或受雇人員出現頻率最高,展現其成就導向特色,。在犧牲奉獻框架中,志工、學生及業餘者佔多數,呈現產業亦以政府及教育機構(含非營利組織及個人)為主流,可見本框架呈現特別側重公共服務之職業特性。

本研究認為各框架範本可依據熱血行動以「人與其周遭世界的互動態度」加以分類,如行動為外在世界所認可,能號召眾人行動或取得成功,則以和諧式熱情樣貌呈現;若行動不為外在世界所認可,行動者須以己力突破橫逆,甚至修正行動以符合期待,則多以偏執性熱情特徵描寫行動。此現象顯示財經雜誌報導熱血人物時,仍依循社會認可邏輯加諸價值評判。

根據分析結果,本研究期望未來財經雜誌積極向讀者介紹不同管理模式及職場改造經驗及勞資溝通技巧方法,讓工作者非僅在個人心態及工作技巧上展現「熱血」,而有能力改變勞動條件,打造符合工作者需求的職場環境,俾能充分發揮個人潛力,。媒體也可多報導一般工作者,非僅報導獲社會認可之成功者,以呈現工作者的多元面貌,。一般工作者也可透過網路透過社群網路發聲,與他人交流經驗,或可突破現有職場困境,以提升勞動條件。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7451010
Creators周鑫, Chou, Hsi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