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明膠產業生產管理:台灣毛豬交易量之分析與預測

充足與質優的原料為明膠產業最重要的關鍵成功因素。但鑒於國內豬皮無法充足供應的前提下,明膠產業只有以國內豬皮原料供應為主國外進口原料為輔的生產策略因應。然而動物性產品受限於動物疫情影響、宗教信仰、保鮮要求、倉儲運輸等限制,加上價格因素等並不容易購買。故在進口採購決策上要如何買的好(品質與價格) 更要買的巧(進廠時程),實需要一套科學性的統計預測工具來協助管理與進口採購決策。
本文探討1999年1月至2006年9月間,台灣毛豬均衡交易量的影響因素,本研究具有下列特色:第一,基於豬隻均衡交易量及交易產地價格每月都在變動,為能擁有更多資訊使模型更具解釋能力及實務上時效性的考量,故本文首次使用「月資料」來驗證影響毛豬月均衡交易量的影響因素。第二,有鑒於季節性變數對台灣毛豬均衡交易量深具影響性,首次加入農曆「季節性變數」,包括農曆新年、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以及三個季節變數:二月、六月及十二月,做為影響毛豬月均衡交易量的影響因素。第三,本研究以毛豬產地價格(PH)、七公斤仔豬價格(PL)、前一個月毛豬均衡交易量(HOGKNt-1)、前五個月豬隻在養數量(HOGPKt-5)及前三個月每頭毛豬交易的平均重量來配置毛豬均衡交易量模型,所得模型之配置程度高達96.50%。最適配置模型如下:
HOGKN =β0 + ( PH *β2) + ( PL *β3 ) + ( HOGKNt-1 *β4 ) + ( HOKGP *β5) + (HOGAW*β6 ) + ( D_NY *β7) + ( D_2 *β8 ) + ( D_6 *β9 ) + ( D_12 *β10 ) +ε
經由實證結果發現一月及十二月的季節變數對毛豬均衡交易量有正向顯著影響;二月及六月的季節性變數具負向顯著影響;而中元節及中秋節的影響並不顯著。
本研究同時發現台灣的毛豬產業已在1999年底結束口蹄疫的影響,已完全由此一疫情影響中回復。但是毛豬產業的產銷結構已因口蹄疫的影響及政府養豬政策的改變所引導,由過去大量外銷日本的產業政策改為目前以供應內銷市場為主的內需型產業。
至於因應自由貿易之需求,加入WTO後自2005年1月1日起全面開放豬肉及其相關製品市場以來,可能由於國人嗜食溫體豬肉之習慣及飲食習慣的改變,至今進口豬肉及內臟的數量在本研究並不具顯著影響。
本研究亦發現國內毛豬之交易價格經研究具有季節性影響與長期走高的趨勢,每年的三、四月份為豬隻交易價格最低的月份,七、八月則為交易行情最高的季節,這可能與台灣三、四月份氣候宜人豬隻成長快速,七、八月份氣候炎熱,豬隻成長減緩存活率下降有關。
此外毛豬交易的平均每頭豬的重量亦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影響且有長期走高的趨勢。這一有趣的現象可能係受到養豬政策與科技進步之影響,豬農戶數不斷減少,但單位養殖戶的養殖數不斷升高,豬農們對養豬投入更高的成本與研究,飼料換肉率不斷的提升所致。然而此一現象對養豬相關產業而言,應可進一步探究其源由,並從中找出與善用此一季節性影響利基之所在。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3932104
Creators高鴻遠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