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政治版圖預測模型之研究--民國八十七年台北市長選舉

摘 要
隨著台灣民主化腳步越來越快,政治事務已變成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關心的話題。因為選舉結果關係到政治人物的政治生涯,所以選舉預測就成了候選人調整競選策略的依據,並且候選人也可以從選前訪問中獲得民意資訊,因此選舉預測在選舉期間就成了很重要的工作。
選舉預測主要是根據民意調查結果來施行,但是就歷次民意調查結果來看,往往有相當部分的受訪者甚至到選前三天仍然「尚未決定」或「不知道」支持哪一位候選人,其比例可能高達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因此這些「未回應」的受訪者投給哪一位候選人,會大大地影響到選舉預測結果,所以如何分配這些人將攸關選舉預測結果。在此次訪問中「未回應」的受訪者約佔全部受訪者的20%。
政治版圖模型是投票行為研究中的人文區位研究途徑(Ecological Approach)與社會心理學研究途徑(Socio-Pychological Approach)之組合;在「工具」方面混合使用選舉區域內的民意調查資料和整體資料,擷取兩種資料的優點。此模型較適用於不同政黨單一候選人競爭的選情單純縣市,但如果是同一政黨有多人參選,或者是各黨政治勢力會隨時間而有很大變化的地區,其預測效果可能就不太適用。一般而言,民意不可能是固守不變的,這些民意的改變可由民意調查中嗅出一些蛛絲馬跡,因此在做預測時加入現在的民意傾向作為分配未回應者的依據;並且,因為不同選情下應該會有不同投票率,因此在分配「未回應」受訪者時,除了加入民調的考量外,還有考慮到不同投票率的影響。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553
Creators廖惠慧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18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