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清代花木詩研究—以《清詩匯》為主的觀察

清代近三百年的歷史中,詩歌以豐碩的面貌,煥發動人的風采。本文以貼近人們生活的花木詩為研究對象,將清代花木詩的生命活力與千萬風情呈現出來。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其次說明研究的動機與方法,再檢視清代詩歌的研究現況,並在前人的基礎上填補清代花木詩空缺部分。
第二章為清代花木詩的分類,清代花木詩依花木屬性可分成開花、草木二大類。各類花木詩大多獨具特點,故詩人多藉花木的特質抒發個人心志。開花類部份以呈現花卉之美、突顯花卉人格象徵意涵為主軸,草木類也寄託人格理想、書寫不遇及歸隱心迹,或寫社會國家的關懷。
第三章為清代花木詩的內容,清代花木詩的內容中突顯出遺民詩人的生命超脫,其生命表現煥發出另一種光輝,而個人情志抒發與人我之情的部分則深切刻畫詩人情志高潔與濃厚的人我深情。另外,直書物態的花木詩呈現花木之美,而對社會國家關懷的內涵的花木詩也呈現詩人對家國的深情。在自然化育萬物的表述部分展現自然不凡的面貌,生命境界的表達部分則鮮明呈現詩人心境。
第四章為清代花木詩的藝術特色,清代花木詩的藝術手法特色為意象組合方式多樣化,意象的疊加、對比、並列、遞進、輻輳式組合手法豐富詩歌意涵,而花木詩審美特色則以比興寄託、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為其審美的終極追求。
第五章為清代花木詩文化意蘊,由於詩人與民族文化生命是相繫的,花木詩的創作也與文化一同脈動,因而以文化的視野,挖掘花木詩中側重的道家、儒家、佛家文化傾向,既可明晰地掌握詩人的生命趨向,也可尋得清代文化脈動精髓。
第六章為結論,內容扼要綜論本論文研究成果,並突顯清代花木詩獨出的風貌,肯定其意義與價值。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3912016
Creators蕭淑芬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