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營造業的「轉包」,不只是源於其產業特性,其實是營造業在扭曲的市場結構下,資本家不得不的一種生產方式。上游的大企業透過「轉包」方式,不僅將法定的僱傭責任與對勞動過程的管理控制成本,轉嫁給下游承包商負責,下游承包商再將工程發包給更小型的包商承作。而這種以產業生產特性為「合理化理由」的生產方式,背後其實隱藏著許多「真相」。除了將法定責任與義務一層層的「下包化」、「外部化」,讓那些位於「轉包」底層的包商/小包頭自行承擔所有災害風險與責任外,對於置身其中的營造工人在工作安全衛生上更有著「致命」的危害。
營造業發展至今,在國家法令的長期「放任」與營造市場結構的扭曲下,所衍生出的特殊生產方式--「層層轉包層層剝削」的制度,早已成為營造產業資方經營管理策略的手段之一。而「層層轉包層層剝削」的制度是如何運作?對於那些處於「轉包」底層的營造勞工的勞動體制,與勞動安全衛生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為何台灣營造業職業災害率年年俱全產業之冠?是否與「層層轉包層層剝削」的制度有關?此種「層層轉包層層剝削」的制度,對營造勞工的安全衛生起了什麼樣的「致命」作用?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0262004 |
Creators | 蘇宜士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