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沙特自由哲學及其在生命教育之蘊義

本篇論文以沙特之自由哲學思想為中心,探究其中「主體」、「自由」、「選擇」、「行動」與「負責」的概念,並就其內容與生命教育問題進行考察。沙特的自由哲學以其存有學為基礎,他將存有分成兩個類型:「在己存有」與「為己存有」。「在己存有」為現象之存有,其存在出自於偶然,不具 被動或能動性,是一種僵化、固態的存有,因此沙特主張「在己存有」是「在己的」、「是其所是」以及「存在」的。「為己存有」則是意識的存有,它是動態、具意向性的存有。「為己存有」具「否定性」、「時間性」與「超越性」三項特色。沙特主張人之存有即是「意識的存有」,是「為己存有」。至於「為他存有」則是「為己存有」在意識到「他者」的存在時,自我因他者之注視而被客體化與異化的另一種存有形式。在早期沙特的思想中,他主張他者的存在是對「為己存有」的威脅,兩者間呈顯出敵對與衝突的關係;至中晚期之後,沙特對他者與「為己存有」的關係漸轉而主張「相互主體性」,認為兩者仍有共融共存的可能。
從存有觀出發,沙特的自由哲學以其對存有的論述為基礎。沙特主張:「自由」藉由存有而得以呈顯,「自由就是人之存有」。而本身就是自由的人能夠不斷地選擇與行動,其行動的判準就是自己。然而自由地選擇與行動意味著人無可逃避地要為選擇與行動的結果負責,沙特主張人不僅要為自己負責,更要為全體人類負責,因此人所要承擔的責任是無比重大的。「絕對的自由」、「無其他判準可依憑的行動」、「無可逃避的重大責任」交織成「為己存有」所擁有的自由,但沙特認為「為己存有」也往往因此而感焦慮,進而逃避自由。
本論文主張,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喚醒人們本真地面對自身之存有,更能在體悟自身為自由、獨一無二的存有時,勇於為自由的選擇與行動結果承擔責任。因此生命教育的首要在為人之存有描繪建立一人類圖像,此包括了「人之未確定性」、「人(主體)的自我完成性」、「人自我完成的依他起性」。此外,也要打破人之恐懼面對自身之自由而產生的盲從與附合主義,鼓勵人們擁有「生之勇氣」,勇於抉擇與負責,並敢於面對、承擔其命歷程中可能有的挫折絕望。也唯有如此,人才是自己創造自己,自己描繪出屬於自己的世界的意義。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1071
Creators林靜如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