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倩女離魂」型故事研究

「倩女離魂」型故事旨在探討一系列未婚女子為求愛情圓滿而離魂追隨心上人的作品。此類作品的共同基型,主要涉及「女子離魂」,而離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愛情」。筆者認為在諸作中,以元代鄭光祖的《倩女離魂》雜劇名稱最能涵蓋整個類型的特色:「倩女」二字揭示此型故事的離魂者性別——女性,「倩」字則有容貌、舉止均美之意,符合故事中女主角的特質與形象;後二字點明情節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離魂,故採「倩女離魂」型故事名之。
此型故事得以一再繁衍,其情節必有動人之處,而故事的被收錄、被流傳,亦或多或少可顯示各時期創作者、編輯者對此型故事的興趣及關注。本系列故事於文學史上的意義,勢將文學作品永無止息傳頌著的「愛情」主題,透過「離魂」的幻設技巧作了徹底的發揮。為了求得愛情圓滿,女子可憑強大的意志力離魂相隨,擺脫外在的一切限制。
然而,此「幻設情結」的出現,與中國對人體組織(即身體觀)的看法不無關係,包括人死後可化分出魂、魄,「魂」多屬氣態,它是不固定的可呈煙氣而滅,亦可離開活的軀體四處遊走,即使後來與身軀翕然合為一體,亦無損身體健康或壽命長短。
承前所述,筆者所見的「倩女離魂」型相關故事,符合第一章設定的母題者有八篇;情節內容雖不直接與此型故事的母題相關,但可分析出類似此型故事發展軌跡的則有六篇,故本文第三章選定此十四篇作內容提要簡介。再者,筆者於第四章探討此型故事之寓意,先就單篇的時代意義、典型意義探討其個別寓意,再整體的來看「倩女離魂」型故事的共同寓意。
又此型故事於文學領域中可能產生的影響,一為文學典故的引用,二為激發文學的浪漫想像,三為外國文學作品的仿擬,四為戲劇「魂旦」角色的塑造。而此型故事的最大侷限,應該來自於此型故事最大的特色----離魂,如何讓讀者在閱讀或欣賞戲劇之時,仍然保有高昂的興味,不至於因為已經知道故事的關鍵處就失掉了好奇心,是創作者沿用前人開展過的主題時的一大挑戰。筆者以為,作者對於離魂角色的設計若能多所變化,或在故事人物的組合上有所調整,應該可營造出不同的閱讀感受,使閱讀興味又能再次被提升。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1019
Creators徐千惠, Xu, Qian-Hu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