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政府面對財政赤字的問題主要有下列幾種策略。第一,開源、節流。在開源方面,希望藉由減稅來增加租稅收入、強調使用者付費與公營事業民營化。在節流方面,則包括精簡政府組織、推行節約預算、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等等。這項策略希望藉由增加收入以及減少支出的方式來達到財政平衡。第二,理性的預算制度。包括推行歲出額度制、落實零基預算、推動中程預算制度、量入為出原則的運用、建立自償性公共建設預算制度、積極推動企業化預算制度等等。這項策略希望以經濟理性的想法來調整與修正預算制度,希望達到資源效率配置的目標。第三,限制公債的舉借與上限。相關的規定包括對公債發行的用途做限制、對未償還公債的總量做限制、對年度公債發行數量做限制以及對於債務的管理。這項策略希望以圍堵的方式來約束財政赤字的成長。雖然政府以這些策略來因應我國的財政赤字問題,但政府的財政赤字仍然無法有效的掌握,且不斷的擴張。
本文的貢獻之一,在於指出新古典經濟學的研究典範並不適合用來分析我國目前的財政赤字問題。而財政社會學的研究典範,因其能夠考量社會結構變遷對於國家財政赤字的影響,因此對於民主化下之後工業社會的台灣現況而言,將較適合用來分析我國的財政赤字問題。
新古典經濟學對於財政赤字問題的研究只著重在歲出與歲入對於財政赤字的影響,以歲出與歲入的差距來說明財政赤字的成因,並以開源、節流來因應財政赤字的問題。這種研究典範適合的經濟社會環境乃是一種可以由主政者所掌握控制的社會。
公共選擇理論對於財政赤字問題的研究,則重在法令規章對於歲出與歲入的影響,進而影響到財政赤字的形成。其考量到民主政治的預算決策過程中,財政赤字是如何形成的。這種研究典範雖然對於民主社會中的財政與預算制度有所探討,知道財政赤字的原因,但卻因為忽略社會結構因素對於法令規章(政府功能)的影響,以至於無法知道何以會如此。
而財政社會學在考量民主化下的後工業社會中,社會結構對於法令規章(政府功能)的影響,進而對於歲出與歲入的影響,最後產生財政赤字的症狀。這樣的研究典範可以知道財政赤字何以會產生,並且較適合用來分析在我國目前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國家的財政赤字問題。因為,對財政赤字所呈現的收支餘絀而言,其只是眾多法規條文的數字呈現,而眾多法規條文所代表的則是政府功能的發揮,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功能則受到現有社會結構的影響。若想要知道財政赤字背後所潛藏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問題,則須要先了解社會生活基本型態的轉變與社會結構轉變的影響。
而由於我國於民國77、78年之後已經逐漸邁入後工業社會,在社會生活基本型態的轉變與社會組織結構的變遷上,最重要的乃是,台灣社會日漸增加的由專業菁英(主要是公司經理與政府官僚)所組織與控制。也因此本文的另一個貢獻在於,強調財政資源的競奪乃是在專業階層之間以及專業階層與非專業階層之間的經濟利益衝突。而有別於以往關於我國財政赤字的文獻中,所強調的生產要素之間或者勞動者與資本家之間對於財政資源的競爭。
最後,也是本文的主要貢獻,則是基於財政社會學的觀點,建構一個我國財政赤字問題的分析架構,以台灣的實際狀況作探討,並據以提供政策建議。首先,討論經濟基礎的改變所導致台灣社會結構的改變,主要敘述的是十項互相關聯的後工業社會趨勢。其次,則說明後工業社會下台灣所存在的經濟利益衝突,乃是公、私部門專業菁英聯合剝削社會大眾的經濟利益衝突,這種結構性腐敗的問題,其實正反映了台灣獨特的歷史遺產、社會結構與政治制度。再來則是,分別就「經濟資源在個人與集體之間分配的經濟利益衝突」、「租稅負擔分配的經濟利益衝突」、「政府支出的經濟利益衝突」以及「公司利潤分配的經濟利益衝突」等四個面向,說明公部門專業菁英如何聯合私部門專業菁英來剝削社會大眾。最後,則說明國家財政赤字背後所顯現整個國家之政治、經濟與社會問題,其癥結乃是專業菁英與社會大眾彼此之間「經濟力」的分配不平均所導致。
因此,我國財政赤字的成因,乃是由於我國對於社會結構變遷所產生的經濟利益衝突中,缺乏一套公平的分配私有財產權,與公平的自由競爭的規範制度,使得專業菁英在與社會大眾的經濟利益衝突中,將利益私有化、成本社會化,而最終顯現在財政赤字上。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12555042 |
Creators | 張嘉仁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