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清同治年間(1862∼1873年)陜甘穆斯林(回民)起事研究

一、一般說明
本論文係以清代同治年間(1862-1873年)所爆發的陝甘穆斯林(回民)起事為研究焦點,並以穆斯林的社會、宗教運動為論述主題。由於此一事件係肇因於穆斯林與漢人間的族群衝突,而滿清政府對待伊斯蘭與穆斯林的政策,及穆斯林與漢人間的族群關係,交織出此一事件之淵源背景;再者,起事涉及政治、社會、文化、宗教等因素,事件之演變與結果,也對穆斯林社群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本論文偏重對穆斯林社會、宗教方面的探討,從歷史的著眼點對穆斯林的活動作一剖析,檢視陝甘穆斯林起事對於穆斯林社群在各方面所造成的變遷與影響。
二、研究目的
本論文之研究目的係探究陝甘穆斯林起事之演變,與伊斯蘭在起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起事對穆斯林所造成的衝擊與影響。
三、研究方法與範圍
本論文主要以歷史文獻之分析探討為研究方法,並輔以民族學的學理說明、論證。時間主要自清同治元年(1862年)陝西穆斯林起事發生開始,至同治十二年(1873年)清廷鎮壓結束穆斯林起事為止。空間則以清代時之陝甘地區為中心,包括今天的陝西、甘肅、寧夏,以及青海的部份地區。
四、主要參考資料
本論文所援引資料,係以清實錄、故宮博物院所藏清代檔案,及有清一代所編修之方略、叢書、方志為主,並輔以各家有關之論著與論文。
五、內容大綱
本論文架構分為:正文五章十五節,以及緒論、結論,全文共約十五萬餘字。
緒論部份,包括解釋題目、研究目的、方法、範圍(時間與空間)、主要參考資料評析,及預期研究成果。
第一章咸同時期(1851-1874年)的環境及穆斯林社群。針對咸同時期的內政、外交,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環境與趨勢,以及清廷對於民變的政策作一概述,再縱觀清代時中國伊斯蘭及穆斯林社群的狀況,並探討清廷對待穆斯林的態度與政策。
第二章陝甘穆斯林起事的背景與原因。本章依循當時整個中國的社會與政治環境、清廷對伊斯蘭及穆斯林的政策,以及穆斯林與漢人之間的客觀文化差異等路線,剖析陝甘穆斯林在此種環境和政策下,宗教及社會方所產生的變化與影響,藉此探究陝甘穆斯林起事的原因。
第三章陝甘穆斯林起事的發展與演變。此章主要敘述陝甘穆斯林起事擴展的情形,並分析其演變與轉折;探討穆斯林起事的重心由陝西轉移至甘肅的變化,與甘肅地區以哲赫忍耶門室(al-Jahriyyah)教主馬化龍為主導的抗清活動。
第四章陝甘穆斯林起事的失敗與結果。探討陝甘穆斯林起事的後期發展、失敗原因及事件之結果;包括左宗棠對穆斯林善後安置措施之內容,與其所造成之影響。
第五章陝甘穆斯林起事的意義與影響。本章自伊斯蘭教義的觀點切入,檢視陝甘穆斯林起事在宗教此一面向,所具有之本質與意義。其次,針對此事件對陝甘地區的穆斯林所造成的影響,作一整體性評估;探討穆斯林歷經起事後所產生的變化,包括社會、宗教、文化、經濟等方面的變遷。
結論部份,綜述本論文之重點,並說明研究發現與心得。
六、主要研究發現與成果
陝甘穆斯林起事是穆斯林所發起的一次具有宗教、社會意義的反清運動。以宗教的角度而言,其意義與本質係具有伊斯蘭教義中「吉哈德」(jihad)之意涵。「吉哈德」的目標即是要終結壓迫,建立信仰阿拉的宗教自由,使穆斯林免於任何壓迫或暴力,故穆斯林必須與清軍戰爭,直到對其不再造成任何傷害為止,並使政府停止過去所實施的宗教箝制政策,或對穆斯林的不平等待遇,消弭社會上對於伊斯蘭或穆斯林的偏見、歧視與排斥。
然而,陝甘穆斯林起事最後遭致失敗的結局,對伊斯蘭及穆斯林往後的發展皆造成相當大的衝擊與影響;穆斯林社群面臨前所未有的轉變,涉及的層面並非常廣泛,包括人口大量減損、被政府強制性地遷徙、宗教生活多所限制與干涉等,穆斯林社群原有之社會、經濟結構均遭破壞。其次,清政府對穆斯林在社會、宗教、經濟等方面的種種束縛與限制,使其行動自由、宗教活動、經濟發展均受箝制,也加深了穆斯林與漢人間的隔閡,使得穆斯林的政治、社會地位因此而更為降低。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2006
Creators陽惠貞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