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戰後文學小說中的現代交通移動性及其空間敘事(1948~2008) / The Morden Traffic Mobility and The Spatial Narrative in Taiwan Literary Fiction after World War II(1948~2008)

摘要
本文以台灣戰後文學小說中的現代交通工具為觀察對象,藉由空間閱讀與
移動性研究的途徑,分析戰後台灣文學小說中的交通工具移動及其所形成的空
間敘事模式,並從中探討戰後台灣文學小說書寫與社會、政治、經濟以及文學
美學之間的相互關聯與影響。
自兩次工業革命以降,火車、汽車乃至於輪船、飛機等現代交通工具改變
了人類社會中的時空關係與移動模式,也對政治、經濟、乃至於文學與美學的
發展形成了莫大的影響。而文學中的時空關係、敘事結構也隨著現代交通移動
拓展出了全新的模式與風格。
晚近的社會學研究有感於過往的交通研究多集中在技術與規章方面的研究, 而忽略了交通移動與人類社會中其他領域的對話與交流,在九〇年開始逐漸發 展出移動性(mobility)的學科研究範疇。而在台灣文學研究中,晚近新興的空 間閱讀補充了台灣文學史長久以來以時間為軸的視野與維度。在移動性研究與 文學空間閱讀的啟發與幫助下,本文試圖發展出關於交通移動與空間敘事模式 的閱讀策略。
本文在正文的討論中選擇了戰後台灣文學小說最常見的三種交通工具:火 車、公共汽車以及自用汽車,分別從小說中各交通工具的移動性特質出發,分 析小說中的空間敘事模式,以及這些空間敘事模式如何與小說內、外緣的政治、 經濟、文學美學與社會變遷形成相互性的影響與對話。
關鍵字:現代交通、移動性、空間閱讀、空間敘事、相互性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2159006
Creators王悅丞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