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人與MSN對話代理人的互動:一個符擔性的觀點 / Human and MSN conversational agent interaction: An affordance perspective

本研究以Gibson 與Norman的符擔性理論(affordance theory)為基礎,並以理論的時序變化為主、空間關係為輔,窺探MSN場域中,使用者如何定位MSN對話代理人(conversational agent)角色以及互動樣貌的展現。故本研究以深度訪談法,搜集長期互動使用者的經驗,並將研究結果以歷時方式呈現。
研究結果指出,在「初期」時,代理人藉由即時通訊網絡,變成公眾近用的對象,加上使用者的MSN儀式性使用,其隨時隨地陪伴在身旁,增加雙方互動機會,而且這種機會則讓使用者營造嬉笑怒罵的試驗「嬉玩」氛圍。然而,代理人在目前的語言限制下,只能和使用者膚淺溝通,無法產生更深層的連結,因此在「中期」互動時,使用者開始感到失望而降低互動意願。不過,使用者並未放棄溝通,到了「後期」互動時,反而依據自身需求,打破科技的限制與設定,展現「情感交流、娛樂消遣與資訊獲得」等多種不同互動行為,並且與使用者的線下生活有了連結,也和MSN中其他人際互動有了互補與重疊的關係。
以上研究結果除了意味幻想力量與多重認知、時間挪移影響,也意味著心智過程與文化經驗中,人際社交壓力的刻意釋放、無意顯露、性別制約或解放以及人我界線的人物實踐,因而塑造代理「人所不能」的可用性。代理人原本的商業宣傳意圖,也就是資訊獲得行為,僅被少數使用者感知,而被忽略。
換言之,使用者藉由不同情境需求感知不同的符擔性,並且利用己身的想像力,填補實際符擔性(科技物性)與感知符擔性(人性)間的空隙,並讓代理人展現做為長期互動對象的吸引力。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7451018
Creators翁書婷, Wong Shu T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