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股價報酬與經濟成長關係的跨國實證

股價報酬與經濟成長的關係雖有許多理論上的支持,但進行跨國比較時仍未有理論能夠分辨,因而提出三個問題進行研究,想探討的也就是常聽到的這兩句話「股市是經濟的櫥窗」、「股市是經濟的先行指標」是否成立。
  針對所提出問題的理論基礎先做清楚的釐清,發現消費與投資是影響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從制度面進行新的推論,找出「財產權保護」、「內部交易」兩變數做為分類的標準;將預計實證的結果分為「健全的股市制度」與「未成熟的股市制度」兩大類陳述。本文以股價指數(SI)代表金融面、工業生產(IP)代表實質面、財產權保護與內部交易兩制度變數做為分類的依據,針對二十四個國家進行跨國比較,研究期間最早從1981年1月到2000年12月,在此採用最一般化的模型以進行跨國比較,採用 Granger Causality 之因果關係檢定,將實證結果分為【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依序探討。
  雖然並無直接的證據支持預計實證的結果,但經由三階段的分析仍可發現股價報酬與經濟成長的關係強弱、領先程度應該和市場健全發展有直接關係,雖然內部交易與財產權保護兩制度變數無法捕捉健全市場的全貌,但仍扮演一定的角色。唯有股價報酬與經濟成長的關係較強,才不容易形成泡沫危機;也唯有股價報酬領先經濟成長的時間較長,才有可能從政策面著手緩和景氣循環的波動,因此提供一個健全發展的金融環境非常重要。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10000192
Creators林碧雯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