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美元化的福利效果與成本之探討

本文主要承續Lamdany與Dorlhiac (1987)的模型架構,以效用極大化的模型,探討美元化對個人福利的影響。然而為了能以此模型繼續探討美元化的成本,本文將政府以發行債券來融通政府赤字的預算限制式加入該模型中。在此美元化的定義為一國放棄本國貨幣而採用美元作為法定貨幣。在本文的模型中,美元化具有以下兩種效果:1.流動性水準的下降,2.通貨膨脹率的下降或消失。在短期,由於消費與實質餘額的下降,美元化對個人的福利效果是負的。在長期下,由於通貨膨脹率下降,在新的恆定狀態,消費水準不變而流動性增加,個人的效用因此上升。若美元化的同時亦帶來了資本帳的開放,則最後對效用的影響必須視美元化後所造成的實質餘額增加是否超過資本開放後的外國借貸水準而定。本文的第三章則以上述之基本模型討論美元化的主要成本。鑄幣稅的損失可以透過兩國的協商,減輕本國損失,使得兩國的福利皆能上升。而以貨幣政策融通政府支出的增加,對代表性個人的效用影響比採取增加課稅還大,但是美元化後貨幣政策消失將使得政府失去一項融通的工具。最後,最終借貸者的功能消失則可以鑄幣稅分享的協商和與國際銀行聯繫來替代此項功能。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2048
Creators林靜儀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