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國民黨對外省族群的統治分析

相較於其他台灣研究,五○年代移入台灣之政治移民﹝也就是今日所泛稱的外省族群﹞的研究,一直是被相對地忽略。僅有的一些研究多半集中於認同,或圍繞在眷村等主題之上,而忽視了國民黨政權的一些安置的政策及其效果。本文試圖以巨觀的角度,勾勒出移入的國民黨與這批政治移民的互動關係。
本文藉由官方的統計數據、以及九○年代三次立法委員選後的訪問調查資料作為基礎,去分析這些政策的產生脈絡並檢証這些安置政策的效果,得到以下幾個發現:
﹝1﹞安置政策是由國家中心之政治菁英理性考量之下所產生。在特殊歷史脈絡之下,為了中國法統的維持、及安置因美方裁軍壓力下所裁之軍隊及其眷屬而創造。因此它並非如系統論是來自社會輸入﹝inputs﹞壓力,或新馬克思福利理論所言為了達到社會控制以維持資本積累所不得不之措施。
﹝2﹞政治移民和本土統治在結構有很大的差異。本土的統治,主要是藉由利益的給予換取各地方派系選舉時的選票支持,因此可說是一種代理統治的結構模式。而政治移民的統治,則是由國家直接創造正式部門,以國家所提供制度化的服務來安置這批政治移民。
﹝3﹞政策反饋的效果是存在的。受安置政策之公部門的外省籍選民,在九○年代立法委員選舉時,相對於私部門的外省籍一直對國民黨政權有較高的支持,尤其在新黨出現後,兩者的差距顯得更加明顯。未受安置的外省籍選民,有一小部分支持民進黨,在新黨出現後則較易轉而支持新黨,或傾向不去投票。這顯現了政策的反饋效果,以及外省族群內部因政策影響所產生的歧異性。
﹝4﹞物質基礎的影響力。除了認同外,安置政策所提供的物質基礎及其在選舉時所產生的反饋效果,是我們在分析外省族群同質性的投票行為時,所不可忽略的一個變數。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1772
Creators陳啟民, Chen, Chi-M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