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耐久性消費品擴散過程之研究

本研究共分為六章,其中各章主要內容摘述如下:
第一章:敘述本研究的方法論。本研究的理論性目的為尋找對於耐久性消費品採用者之創新性,具有影響作用之因素及其影響方向。並且,探討採用者在採用過程中,每一階段不同消息來源(包括人身和非人身)與不同消息內容(包括經濟性和非經濟性)之影響力及其影響方向。同時,嘗試描繪出耐久性消費品之擴散曲線,以做為學術界研究之參考。本研究的實務性目的,在為企業界人士提供耐久性消費品在台灣擴散的實況及採用者對此之採用行為。本研究是以彩色電視機為實例產品,「樣本」包括台北地區已購買彩色電視機暨領有執照之家庭用戶,計三百家。調查方式為人員訪問法,並以男性家長為訪問對象。本研究以交叉分析、卡方測驗和配以兩度空間的圖形做為文章說明的基礎。
第二章:檢視有關「創新之擴散與採用」之理論範疇及其研究文獻。首先對創新之研究傳統加以分析,其次再討論擴散過程之要素;最後則探討各研究傳統所採用之方法論,其中包括研究設計,抽樣方法及研究對象。
第三章:分析及比較國內彩色電視機採用者在採用過程中,其消息來源之性質及內容與其採用階段之關係及其影響方向。本研究將採用者分為創用者、早期採用者及晚期採用者三類;採用過程分為知覺、評估及採用三個階段,另者,本研究亦將消息來源之性質分為人身的消息來源和非人身的消息來源兩類;消息內容之性質分為經濟性的消息內容和非經濟性的消息內容。
第四章:分析及比較各種可能影響國內彩色電視機採用者之因素。本研究就採用者之人口特徵(包括籍貫、年齡和教育水準),社會階層,四海胸襟,家庭人口及家庭生命週期等,探討這些因素與其創新性之關係及影響方向。
第五章:探討耐久性消費品之擴散曲線。本研究先就一般創新之擴散型態,加以討論分析;即非累積擴散型態和累積擴散型態。其中累積擴散型態又有S型擴散型態和指數擴散型態兩類。另外羅吉斯認為非累積擴散型態是呈鐘型,且非常接近常態分配。本研究就彩色電視機之擴散型態與上述之型態加以比較分析。
第六章:為本研究之結論和建議。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結論和建議,俾對於如何有效規劃耐久性消費品之行銷策略問題,有所助益。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8857
Creators莊克寧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