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波動度在財務金融領域一直受到高度的關切,雖然過去學者研究結論皆一致認同交易量與股價波動度具有顯著正向關係,交易量的變化可以視為相關訊息的傳遞,然而交易量能夠進一步分解為交易次數與平均交易規模,Jones, Kaul and Lipson(1994)等多位國內外學者也發現,交易次數較平均交易規模更具資訊內涵,指出交易次數才是造成股價波動的主要原因。然而有關交易次數方面之研究僅限於單一市場,隨著國內權證市場的興起,引發本研究進一步探討台股認購權證交易次數對標的股價波動度之影響,樣本選取2002年國內上市之所有個股型權證作為研究對象,以觀察是否交易次數較平均交易規模更具資訊內涵,並且代表市場臨時資訊的未預期交易次數較預期交易次數,對股價波動度更具顯著解釋能力。
實證結果發現,認購權證交易量確實能有效解釋標的股價波動的特性。然而認購權證交易次數較平均交易規模對股價波動度更具資訊內涵,並且權證交易次數對股價波動度的顯著正向關係,並不受到平均交易規模的影響,因此可以推論權證交易量所隱含的資訊內涵,其實是源於交易次數本身所造成,而非規模,此結論大致上支持策略型模型之說法。
若將交易活動變數進一步區分,更可發現權證交易次數不論預期與未預期,皆對股價波動度有正向顯著影響,並且權證未預期交易次數所蘊含之資訊內涵較預期交易次數為多,顯示股價波動度較易受到市場臨時資訊的影響,而透過交易行為傳遞到市場中,因此導致認購權證未預期交易次數對股價波動度具有高度正向的解釋能力。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1357008 |
Creators | 朱佳茹, Chu, Chia-ju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