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英語補習經驗與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 / A Study of Cram School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of Tainan City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英語補習現況與英語補習經驗及其英語學習態度。以台南市公立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叢集抽樣,抽取15所學校,30個班級為樣本,以研究者自行編製的「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英語學習態度問卷」為研究工具,採問卷調查法取得443份有效問卷,將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獲致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 台南市國小高年級有七成學童參加英語補習,補習年數以3-4年者最多;
每週補習英語的時數,以4小時以下者最多;學童參加英語補習最主要的動機,以升學與課業需求者最多。
二、 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一般英語學習態度、學校英語課程學習態度、英語補習課程學習態度為普通偏中上。
三、不同性別之學童在英語學習態度上部分有顯著差異,女學童優於男學童。
四、不同主要照顧者之家長教育程度之學童在英語學習態度的三層面均未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英語補習年數之學童,僅在對學校英語課程的看法有顯著差異,補習年數1-2
年者優於3-4年及7年以上者。
六、每週英語補習時數不同之學童在一般英語學習態度有顯著差異;學校英語課程的學
習態度則未有顯著差異;英語補習課程學習態度部分有顯著差異,每週英語補習時
數5小時以上者優於於4小時以下者。
七、不同英語補習動機之學童在一般英語學習態度、英語補習課程的學習態度有
顯著差異,學校英語課程的學習態度部分有顯著差異,英語補習動機為自己
興趣者優於於其他英語補習動機。 /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English cram status quo. cram school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of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in Tainan City. Totally 443 participants are selected from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in Tainan City. The data are analyzed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and one way ANOVA. The major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Seventy percent of elementary high graders in Tainan City go to English cram schools, and most of them go there at least three to four years. Besides, most of them take English lessons everyweek under four hours. The main motivation is to enter a higher school and have better academic performance.
2. High graders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are above the average.
3. Different high graders genders have partly different attitude. Female students are better than male ones.
4. High graders with different primary caregivers of education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ree levels.
5. High graders with different attending cram school year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artly. One to two English learning years are better than those with three to four years and more than seven years.
6. High graders with different English learning hours every week on general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Students who learn English in cram school for more than five hours are better than students who learn English in cram school for less than four hours.
7.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motivations were found among general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and English courses of going to cram schools. High graders with different motivation on the English cours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artly.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going to cram school get better grades than the other motivations. /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 謝 iii
目 次 iv
表 次 vi
圖 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國小英語教學與英語補習的現況 9
第二節 英語學習態度 22
第三節 英語補習經驗與英語學習態度 27
第四節 英語學習態度的相關研究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7
第四節 研究步驟 5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1
第一節 受試學童基本資料、參加英語補習經驗與英語學習態度之分析 6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童在英語學習態度的差異分析 65
第三節 不同英語補習經驗之學童的英語學習態度之差異分析 69
第四節 綜合討論 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3
第一節 結論 83
第二節 建議 84
參考文獻 86
附錄一 96
附錄二 100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TW/102NTNT1576005
Date January 1900
Creators羅淑媛, Luo, Shu-Yuan
Contributors尹玫君, Yin, Mei-Chun
Publisher國立臺南大學,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Source Sets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in Taiwan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English
Type碩士
Format104
Relation一、中文 于吉蘭(2005)。國小學童英語補習對英語學習之影響-以台北市萬華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孔祥英(2012)。花蓮縣國小英語教育的實施困境、解決策略及相關措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王文科(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王福林(1991)。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之調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豔玲(2013)。國小學童校外英語補習經驗與校內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以新北市雙和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玄奘大學,新竹市。 石素錦(1998)。從認知心理學與社會互動談兒童英語教學─根據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理論壇國小英語教學實務分析。載於第十五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26。台北:文鶴。 石素錦、陳瑞慧(1999)。從認知心理與社會互動談兒童語言發展─從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理論壇兒童英語學習,課程與教學季刊,2 (3),1-22。 朱敬先(1986)。學習心理學。台北:千華。 江莉儀(2007)。兒童的早期英語學習經驗對國小三年級正式英語學習影響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何秀鑾(2004)。國小兒童美語學習經驗與學生日後英語學習成果關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何姿嫻(2008)。影響國小學家長送子女參加課後補習之相關因素研究─以桃園縣中壢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何惠玲(2009)。探討學生來源與家長社經地位、家長教育態度、學生學習動機-以台中縣某國中為例及自然科學業成就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明清(2004)。小學英語教育問題。台灣教育,629,45-47。 吳明隆、涂金堂(2008)。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吳愛玲(1999)。台北市國民小學級任教師領導行為類型與學生學習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李文瑞(2007)。初探台灣英語教育之現況與困境。Language, Literary Studie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4, 95-107。 李宗霖(2009)。台中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台南市。 李宜齡(2010)。國三學生校外英語補習、英語學習焦慮與英語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明昌(1997)。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學習態度及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李俐萱(2011)。國小六年級學生校外英語補習經驗、英語焦慮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李敦義(2006)。補習有助於升學嗎?-分析補習、多元入學與教育取得間的關係。教育與心理研究,29(3),489-516。 李瑞彬 (2008)。基隆市國小學童校外英語補習經驗與英語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周文欽、賴堡禎、歐滄和 (2003)。心理與教育測驗。國立空中教育大學。 周國民(2007)。家長社會資本與學童學業成就、學校適應關係之研究-以台南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生傳(1978)。從教育社會學觀點論惡性補習問題的成因及解決策略。人與社會,6(1),56-63。 林政逸(2004)。國民小學英語教育政策執行相關問題之研究。學校行政,34期,150-167。 林政逸(2006)。國民小學英語教育政策執行現況與相關問題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4,155-172。 林真伶(2012)。台灣「英語熱」現象的知識社會學分析─M.Apple理論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林婉惠(2012)。家長社經地位、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學生英語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崇德(1995)。小學生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惠敏(2003)。國小教師美術教學態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教學報,第十五期,253-288。 邱明珠(2009)。高雄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英語補習學習經驗、學業自我概念與學業成績之間的相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邱毓雯(2007)。國小英語教學問題之探討。研習資訊,24(4),135-140。 姚如芬(1993)。高雄地區一高一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其數學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姚淑仁(2005)。國小英語教學現況之一國多制現象。國教天地,161,10-14。 施玉惠、朱惠美(1999)。國小英語課程之精神與特色。教育研究資訊,7(2),1-5。 施玉惠、周中天、陳淑嬌、朱惠美 (1998)。國小英語教學實施現況與未來規劃方向。第七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759-778。 柯得明(2003)。芝麻英語節目對學生英語學習態度及文化認知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柴素靜(2007)。彰化、南投地區國小五年級學童對外籍教師英語教學之學習態度調查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21(1),47-66。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心理研究,15,172-229。 秦夢群、賴文堅(2006)。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政策與問題之分析。教育政策論壇,9(2),23-4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2010)。競爭力或壓力?國小英語課程的活化之道。教育沙龍【系列三】專題二活動手冊。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張玉芳(2004)。國小英語教科書選用現況之分析。課程與教學季刊,7(3),107-128。 張志雄(2002)。國民教育學生參加課外補習之消費者行為研究─以外語補習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張沛淇(2006)。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以台南市國小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台南市。 張春桂 (2004)。國小學童課後補習狀況與家長決策行為之探討~以台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張春興(1986)。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偉良(2002)。管理學。台北:雙葉。 張淳惠(2005)。遊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靜宜大學,台中縣。 張雅卿(2004)。國小英語教學城鄉差距之研究-以新竹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大學,新竹市。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英語教學手冊。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英語)。2013年7月19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教育部(2012)。十二年國教我們準備好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專刊。2013年7月20日,取自:http://www.tn.edu.tw/ 教育部(2013)。直轄市及各縣市短期補習班資訊管理系統。2013年7月16日,取自http://bsb.edu.tw/ 曹純瓊、郝佳華 (2010)。國小學童學前英語學習經驗對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的影響。教育實踐與研究,23(2),95-124。 莊蕙瑜(2007)。國小高年級學生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連寶貴(2011)。英語親子共學與補習班英語學習態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測驗。中和:精華 陳佳韻(2005)。台中市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台中市。 陳宜均(2009)。台中縣市國小五年級學童課外英語補習現況及其與在校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陳宜徽 (2008)。高雄縣市國小六年級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陳怡如(2008)。台中縣國小學生長選擇英語補習班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姿青(2002)。國小英語教學的困難與展望。師友,425,15-19。 陳彥叡 (2009)。國小英語教師對於英語雙峰現象的教學困境與補救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美吟(2010)。英語活化課程與學習經驗對國小學童之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陳興梅(2007)。語言學習關鍵期及其對台灣英語教育之意涵。中華技術學院學報。6,534-551。 陳麗芳、蘇秀妹、游淑儀 (2011)。英語課實施全英語教學之成效。長庚科技學刊,14,79-104。 陳麗娟(1994)。我國國民補習學校班級氣氛及成人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曾玉玲(1993)。台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國中生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曾思維(2005)。國民小學學生英語焦慮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黃玉珮(1999)。從補教界的觀點看國小英語教學之實施。教育研究資訊,7(2),31-36。 黃玟君(2004)。培養學生多元與積極的語言/文化認同:台灣英語教學的反思與期待,第十二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27-239。 黃瑾瑜(2002)。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現況及意見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楊式美(2010)。中外師協同教學對台中市國小三年級與五年級學童英語學習興趣與態度之影響。Spectrum: Studies in Language, Literature,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Vol.6, 181-204。 葛樹人(1988)。心理測驗學。台北:桂冠。 董存英 (2010)。「關鍵期假說」發展動態綜述。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7(4),25-27。 詹餘靜(2001)。以溝通式教學觀為導向之折衷教學法使用評估。第十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85-197。台北:文鶴。 詹餘靜(2003)。語文學習領域。教育資料與研究,52,19-28。 詹餘靜(2004)。教師、教學、評量與教材─九年一貫課程國小英語教學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7(1),167-196。 詹餘靜(2006)。台灣國小英語教學緣起、問題與因應。文教新潮,11(1),21-33。 趙秋玲(2009)。少子女化與臺北市大安區家長選擇英語安親班之決策行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正治大學,台北市。 劉正(2006)。補習在台灣的變遷、效能與階層化。教育研究所集刊,52(4),1-33。 劉建基(2003)。從文化的觀點論台灣的英語教育:由「全球在地化」談起,第四屆文山國際學術研討會。 劉語(2002)。全民拼英語,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師友,425,20-23。 潘詩婷(2002)。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蔣貴枝(1999)。國小英語課程與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蔡水河(2004)。嘉義縣市國小學童校外英語補習經驗、學校英語學習態度及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蔡忠武(2008)。桃園縣國小學生家長選擇英語補習班之決策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蔡國成(2010)。高雄縣國小六年級學生校外英語補習經驗、英語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台南市。 蔡惠娟(2006)。家長對美語補習班選擇與認知之質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蔡錚樺(2001)。家長對幼兒美語學習態度探討--以高雄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市。 鄭俊芬(2005)。國小英語教學步步艱難步步行。國教天地,161,18-24。 鄭素美(2010)。台中縣國民小學學生課後補習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縣。 錢宗忻(2003)。澎湖縣外籍配偶子女學習態度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南市。 戴邑玲(2012)。國小英語師資探討。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29(1),61-66。 戴維揚(2003)。國民小學全面實施英語教學的理論基礎。第十九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63-171。台北:文鶴。 謝侑育(2008)。九年一貫國民小學「英語課程」之沿革與流變。國民教育,48(5),17-23。 謝明芳(2012)。學齡前幼兒學習英語的觀點。課程與教學,15(2),193-212。 謝敏青(2007)。國中校外英語補習經驗、學校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中正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鞠家珍(2008)。兒童英語補習班教師自我效能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聶澎齡(2004)。台灣國小畢業學童英語能力之因素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顏萍萱(2012)。新北市國民小學英語教育之推動及其問題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魏瑋婷(2013)。臺中市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羅棋季(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參加校外英語補習及其校內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以台北縣雙合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嚴嘉琪、蘇若水(2008)。探討台灣英語教育的迷思與爭議。興大人文學報,41,201-214。 蘇育嫻(2012)。雲林縣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蘇滿莉(2002)。職業取向學生及學院取向學生之英語學習態度、動機及策略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二、西文 Blackwell, R. D., Engel, J. F., & Miniard, P. W.(1995). Consumer Behavior, 8th ed, 361-401. Ekstrand, L. H. ( 1976). Social and Individual Frame Factors in Learning : Comparitive aspects. Paper presented at Scaninavian Conference on Billingualism, 29. Ervin-Tripp, S. M. (1978). I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like the first? In E. M. Hatch(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 book of readings. MA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Fishbein, M. & Ajzen, I. (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Gardner, R. C. ( 1973).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Their rol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J. W. Oller & J. C. Richards (Eds.), Focus on the learner: Pragmatic for the language teacher. ( 235-345).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Gardner, R. C. ( 1985).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 London : Arnold. Koballa, T. R. ( 1988).Attitude and related concepts in science education. Science Education 72,115-126. Kotler, P. ( 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 7th ed. ). NewJersey: Prentice-Hall. Krashen, S. D. (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sition.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Lightbown, P., & Spada, N. ( 1999). How language are learned(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ierson, H. D., Fu, G. S., & Lee, S. (1980).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ttitudes and English attainment of secondary students in Hong Kong. Language Learning, 30, 289-316. Pinker, S. ( 1994). The Language Instinct. New York: Harper Perenial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Amato, P. A. ( 1996). Marking it happen: Interac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form theory to practice. New York: Addison-Wesley. Rokeach, M. ( 1968).Beliefs, attitudes and valu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hrigley, R. L. (1983 ).The attitude concept and science teaching. Science Education 67(4) 425-442.

Page generated in 0.003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