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十七、十八世紀朝鮮中國觀的演變 / The Shift of Choson's Perceptions of China Between the 1600s and the 1700s

本論文旨在探討十七世紀朝鮮極端排斥「夷狄」清朝,但十八世紀中葉,卻又提倡「北學中國(清朝)」運動之兩極態度的思想演變。全文除前言與結論外,計分四章八節,共約九萬餘言。第一章朝鮮傳統的中國觀。第一節以朝鮮之前的慕華思想,與高麗對契丹、女真和蒙古的夷狄觀為中心,說明十七世紀前,朝鮮傳統對外的華夷思想與認識;第二節以中韓源遠流長的歷史關係,分新羅前、高麗與朝鮮前期三階段,探討此一華夷意識的作用與功能。第二章事大意識的轉變。第一節以朱子學(性理學)在朝鮮社會之發展與深化為重點,討論朝鮮社會現實與理論思考分離現象,影響對外政策的情形;第二節以朝鮮的北伐意識與尊周義理論等問題,論述朝鮮提倡北伐運動失敗後,轉為倡論尊周義理論與朝鮮中華思想等反清活動。第三章康雍乾時期的中國觀。第一節由清朝皇帝、國運、民族關係、索賄貪贓、衣冠服飾等,討論燕行使者的中國(清朝)觀;第二節由社會繁盛、利用厚生技術、學術文化等各項觀感與體驗,探討北學派的中國(清朝)認識。第四章北學思想及其華夷觀。第一節說明北學興起之背景,並以洪大容、朴趾源、朴齊家為中心,論述北學其以中國經驗,大力提倡效法清人改進技術的利用厚生論思想;第二節論述觀遊中國回還後的洪大容從傳統華夷觀,修正至強調世界各國平等,以及朴趾源與朴齊家二人,主張將中國區分為政治屬清,文化屬華的二元論華夷觀主張。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3438
Creators黃惠琴, Hwang, Hui Ch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