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蒙特梭利教育、華德福教育及其相關因素與幼兒氣質、社會能力之研究 / The study of Young Children's Temperament and Social Competence with Montessori Education, Waldorf Education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比較接受蒙特梭利教育與華德福教育對幼兒氣質與社會能力表現上之差異。研究對象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實施蒙特梭利教育與華德福教育之幼兒園,並從中選取滿五足歲之幼兒各30名進行評量。在本研究中,幼兒氣質指的是活動量、適應度、趨近性、情緒強度、注意力分散度及堅持度;社會能力指的是人際互動、團體規範及獨立自主。研究工具在幼兒氣質方面,採用林佩蓉、湯梅英、王珮玲(1992)所修訂的「幼兒氣質量表」;在社會能力方面,則採用趙麗華(2009)所編訂的「學前幼兒社會行為量表」。
針對本研究受試樣本在幼兒氣質、社會能力的評量資料,研究者採用SPSS(21版)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內部一致性、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事後比較作分析與統計,再針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討論與評析。本研究之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一、 不同性別之幼兒在幼兒氣質中,活動量、情緒強度與注意力分散度表現不一,其中男生之表現皆高於女生。
二、 不同家庭社會地位之幼兒在幼兒氣質中活動量表現不一,其中低家庭社會地位之幼兒高於高、中家庭社會地位之幼兒。
三、不同性別、家庭社會地位之幼兒在社會能力表現上皆無差異。
四、 接受不同幼教課程模式(蒙特梭利教育、華德福教育)之幼兒在幼兒氣質中趨近性表現不一,其中接受蒙特梭利教育之幼兒較接受華德福教育之幼兒高。
五、 接受不同幼教課程模式(蒙特梭利教育、華德福教育)之幼兒在社會能力中人際互動表現不一,其中接受華德福教育之幼兒較接受蒙特梭利教育之幼兒高。
由本研究可知,性別、家庭社會地位、課程與幼兒氣質、社會能力有部分相關,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本研究為出發點,繼續探究相關因素、課程與幼兒氣質、社會能力之關聯。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0157018
Creators張頴瑜, Cheong, Weng 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8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