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大量解僱保護規範之研究

受到全球性經濟不景氣、資金與產業的出走外移不斷增加、高科技業成長趨緩、產業轉型以及雇主惡性關廠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企業大量解僱勞工(包括關廠)已成為我國近年來日趨惡化的嚴重問題。加上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在即,入會後所產生的衝擊恐怕將使我國企業和工廠大量解僱勞工之情形有增無減,更加惡化!大量解僱勞工之後果,不但使勞工個人所得中斷、對勞工家庭經濟造成立即性的危機外,其所產生的大量失業人口對於勞動與就業市場的衝擊及形成的經濟問題,還有後續引發的社會壓力更是整體國家社會所必須面對及處理的重要問題。雖然現行勞基法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等相關規定對於雇主因經濟性因素而解僱勞工已有規定,但其內容不夠明確、充實,且勞基法並未針對「大量解僱」有特殊的程序及義務規範,致無法滿足大量解僱勞工之特別保護規範需求,更無法落實保障勞工之權益。實際上我國行政主管機關亦並非不知現行法令並不足以落實保障勞工在遭到解僱、關廠和大量裁員時應有的權益及保護,而已在數年前即針對企業關廠歇業、大量解僱問題開始訂定相關法規命令(包括行政院『事業單位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措施』等等,詳請參照本文第五章及附錄),但此等規範因缺乏具有實效的罰責規定,且亦未有任何進一步介入大量解僱程序之公權力決定,此等無法律上之拘束力來具體落實法規規定,實難以發揮太多實際效果!且觀察當前層出不窮的大量解僱、企業裁員和關廠歇業等事件,可謂根本漠視此等法規中之「預告」及與工會、勞工「協商」之義務!故如何確實建立一套有效保障勞工的大量解僱保護規範制度並提升成為立法層次,已成為我國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本文即本此意旨,從「勞工保護原則」及「勞工參與經營(產業民主)原則」之法理基礎思考的角度出發,擬就有關大量解僱之基本問題、具體內容及相關配套措施,藉由外國立法例之觀察、比較法研究,以及國內相關文獻、現行法規、大量解僱立法草案版本(包括立法委員賴勁麟版(勞陣版)『大量解僱保護法草案』以及工運團體工委會版『關廠及大量資遣保護法草案』兩個版本)進行分析研究與整理,以探討大量解僱保護規範應有的制度設計及應注意的相關問題。
探討大量解僱保護規範首先應釐清的問題是,何謂「大量解僱」?關於「大量解僱」之定義及標準如何?其次,關於大量解僱保護規範之思考順序與制度設計上應包括以下三個階段和範圍:第一、大量解僱勞工前─須具備大量解僱事由(符合現行法經濟性解僱事由以及解僱必要性);第二、大量解僱勞工時─大量解僱應盡之法定義務及程序性規範(如通知行政主管機關並提出解僱計畫書、『預告』及『協商』義務等);第三、大量解僱勞工後─勞工法定權益之落實與保障(本文以積欠工資、資遣費、以及退休金之法定權益為主要探討對象)。
本論文主要架構如下,除第一章為研究動機等緒論外,第二章為大量解僱保護規範之基礎思考,主要目的在於釐清大量解僱之概念與意義,以及形成本文所採大量解僱的定義、標準之見解為何;另對於大量解僱與其他相關名詞作一說明。第三章在探討大量解僱之相關法理;第四章為外國立法例上對大量解僱之規定的說明介紹;第五章為我國之現況之分析探討;第六章則綜合上述,提出本文之結論與建議,其提出之內容及保護規範重點包括有:1.大量解僱之定義及標準,採此標準之理由為何; 2.關於大量解僱前:現行法經濟性解僱事由之再檢討及大量解僱必要性; 3.關於大量解僱中:建立大量解僱保護之程序性規範及法定義務,其內容與基本要點為何; 4.關於大量解僱後:勞工法定權益的具體落實與保障,包括現行法之檢討、修法建議以及長期規劃之方向。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1172
Creators張躍騰, Chang, Yue-Te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4 seconds